新加坡狮城论坛

所有广告

麻省理工还是哈佛?这是个问题

原作者: swordfish007|来自: 查看详细|16-2-2013 13:53

摘要: 每年临近5月1日的时候,手上握有大把美国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就会面临着“幸福的煎熬”,到底该选哪个学校?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一决定至少会影响以后4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改变一生的方向和进程,不可谓不重 ...
每年临近5月1日的时候,手上握有大把美国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就会面临着“幸福的煎熬”,到底该选哪个学校?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一决定至少会影响以后4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改变一生的方向和进程,不可谓不重要。
  
Pre-Frosh
从理论上讲,可以列出很多很多的因素对如何选校来进行分析考虑,比如说学校的名声和地位,专业的方向,地理位置和气候,个人的规划,经济因素等等。有些选择比较容易做出,有些选择就比较困难一点。所以美国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一些名校,在4月中下旬一般都会举行被录取的学生学校访问活动,邀请这些未来的学生到学校来看一看,参加各种活动,以帮助学生做出决定。而这些已经被该大学接受而还没有正式注册入学的高中十二年级学生,在美国大学里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 “pre-frosh”。 这个词来源于英语俚语 “Frosh”(大学新生)。

每年的Pre-Frosh 周末,学校都是精心组织,会有多达几百个的活动供这些pre-frosh 选择,这些活动涵盖了学术,体育,艺术,娱乐,宗教,宴会以及社交等各个方面。学校一般会开放一些特定的课堂,供pre-frosh 进去听讲,也会安排专门的讲座,同时学校会安排他们和老生(host)住在同一个宿舍,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学校和学生。这些活动对于被录取的学生做出最后的决定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上这些顶尖大学,竞争非常激烈,学生既需要非常聪明,又需要非常勤奋。而一旦录取之后,学校会想尽办法来吸引这些精挑细选的学生入学,而不致流失到其他的学校去。




  •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基本不在名校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三所大学都不提供资优奖学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而只是根据学生家庭收入提供贫困奖学金 (need-based scholarship)。他们的目标是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没有任何贷款或债务负担。对于年收入6万美元以下的贫困户和2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户,这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前者是全免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书本费,机票,零花钱在内的所有费用),后者是全部承担费用。而对于在这之间的中产阶级家庭,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一般而言,哈佛更大方一点。有朋友的孩子上麻省理工需要负担每年2万多美元的费用,如果上哈佛的话,则只需要负担1万多美元。但是这些差别还是比较细微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是否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

国内很多人对加州理工似乎了解不够。实际上加州理工是和麻省理工齐名的世界顶尖理工科大学。在建校100多年的不长历史中,出了31位32人次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一人2次获奖)。2012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中,加州理工领先哈佛大学而排第一名。
                                 
加州理工非常小,本科生只有900多人,比一般公立高中还小。加州理工以学习艰苦,学生压力大而著称。加州理工特别注重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国内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谈家桢等都毕业于该校。

麻省理工建校要比加州理工早30年,而且本科生规模有4000多人,比加州理工大得多。
                        

周鼎对这两个学校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犹豫。我们一致选择了麻省理工,主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地理因素,我们更偏向于东海岸的波士顿地区,而不是西海岸的洛杉矶地区。第二是学校的规模,麻省理工感觉上更像个大学。
                                                         



  • 麻省理工VS. 哈佛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同在波士顿地区,两个学校仅相差10分钟的车距。有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据说在两校相隔的中间地带有一个超市。超市一般有快速通道,专门让那些购买10个以下商品的顾客付款通过。这时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顾客推着满满一购物车的商品排在快速道上等待付款。排在其他长长队伍的学生都鄙夷地看着这个不自觉的家伙。麻省理工的学生在想,这家伙肯定是哈佛的,因为他不会数数。而哈佛的学生在想,这家伙肯定是麻省理工的,因为他看不懂那个告示。


这个超市笑话,说明大家对两个学校的固定印象。即MIT 是理工科大学,哈佛则是以文科取胜的大学。这当然也没有错。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MIT 是理工科大学,当然是实情,但是众所周知,MIT的斯隆商学院(SLOAN BUSINESS SCHOOL)也是相当好。哈佛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蜚声世界,但哈佛的理工科也是非常优秀的。

对两个学校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力有未逮。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些周鼎对两个学校的选择思路。

从进入高中开始,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成了周鼎的理想目标。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也基本上觉得只要不出意外,凭周鼎的实力,进MIT应当是不会有大的问题的。我们也经常在亲朋面前,大言不惭,把MIT 作为一个基本的目标。所以,从感情上,周鼎似乎对MIT 情有独钟,对有关MIT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喜爱。他周围有不少朋友也都以进MIT 为目标。
                                                            
而另一方面,对哈佛却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哈佛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傲气十足。这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这家伙还是哈佛毕业的,不过如此”等等。---实际上这句话一般不会错,进入名校只是人生的一步路,虽然是重要的一步路。但谁也不能保证哈佛毕业生就能做出多大成就。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哈佛生也就是过得普通的正常的生活,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学校毕业生相比,未必占多大优势。很可能给人眼高手低的感觉。同时,哈佛的录取标准是最难捉摸的。我们看到很多十分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包括课外活动,个性特质等等都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却被哈佛拒之门外。

                           
另外,相对于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这些理工科大学而言,哈佛比较更重视学生校友传统(legacy),也就是家庭中有哈佛校友的话,一般该学生更容易被哈佛录取。虽然这些学生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哈佛也比较重视大金主(donator),对于捐了大笔钱的富人的孩子,入学时有一定的照顾。哈佛还比较重视学生的家庭背景,据说只要是沙特的王子,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是能够进入哈佛的。比较有意思的对比就是,据说土耳其总统的儿子在哈佛读书,而土耳其高考第一名的学生在加州理工就读。

                             
哈佛采取这样的录取标准,对这些特殊的学生网开一面,不是没有道理的。哈佛追求全球的影响力和领导能力,而不仅仅是读书成绩。沙特的这些王子很可能就是以后的大臣部长,其领导力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家庭的孩子能够比拟的,同时可以想象,沙特王子还很可能是哈佛的大金主。但是这些方面往往也容易招人诟病。目前著名的MELON-MELON 就使得哈佛相当尴尬,不管学生本身水平如何,谁都认为这完全是依靠他的家庭背景而被哈佛看中的。据说这是哈佛建校375年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困扰。

这些原因,也让MIT 的学生有理由“鄙视”哈佛的学生。但实际上,真正的仅仅依靠家庭背景和大金主被哈佛录取的学生,不会超过1%。在每届2000多新生中,占有不到20人。但是这批人往往很有知名度,影响很大。至于“校友传承”(legacy)的情况则更复杂一点。虽然legacy的比例会高一点(也不会超过5%),但是这些申请的学生总体上说,本身是相当优秀的。只是因为家庭的校友关系,使得他们的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稍占优势而已。



就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在去年12月中旬收到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的提早录取通知之后,周鼎几乎想放弃继续申请学校了。只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才继续申请了哈佛和普林斯顿两所大学。其中普林斯顿完全是个陪衬,就是录取了也不会去的。


  • CPW vs. Visitas 周末

我们做父母的态度很明确,当然是选择哈佛,也明确的对周鼎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不过我们选择哈佛的主要理由,应该说 “因为那是哈佛”。我们没有太考虑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更适合周鼎的发展。当然也不是一点没有考虑这点,而只是觉得去哈佛不会有错的,既然被哈佛录取了,而那么多进入MIT 的同学却没有被哈佛看中。这里面虚荣心还是占了不少成份。(呵呵,鄙视一下自己做父母的虚荣心!)

学校老师也是一边倒的支持去哈佛。这里面有很大因素是希望该学校同时有进入哈佛和MIT 的学生,因为还有一位优秀学生也被MIT 录取了。

在4月初,周鼎还参加了休斯顿当地哈佛校友举行的一次聚会,是由休斯顿的资深校友组织的,邀请今年刚被录取的学生参加。聚会在当地负责面试的主任(coordinator)家里举行,除了十几个资深校友之外,新录取的学生也来了十几个。周鼎也看到了他当初的面试官。那次聚会,那些新录取的哈佛生和这样的氛围,就给周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已经初步有了哈佛生的感觉了。
                                                     
当然,我们都同意等到4月中旬的学校访问之后再做出最后决定。实际上,今年2月份,周鼎曾经和学校的队友一起访问过MIT 和哈佛,那是参加MIT-HARVARD 共同举办的一次数学比赛。那次访问的时候,据说他们都喜欢麻省理工,而不喜欢哈佛。我想这里面的心理因素有部分原因,因为当时MIT的通知书已经到了,但哈佛还没有消息。所以到了MIT ,周鼎就自然觉得这是自己的学校。另外,可能是因为访问者过多,哈佛的好多建筑或设施,像图书馆,餐厅,教室等都是不对外开放的,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哈佛的印象。

这次Pre-Frosh周末却获得了与上次波士顿之行完全不同的印象。很凑巧的是,两个学校的学校访问紧接着。周鼎老早就订好了去波士顿的来回票,这次把回程时间推迟一天就可以了。在麻省理工,这个活动叫做CPW (Campus  Preview Weekend),直译可以是“校园预览周末”,时间是4月19日到22日(周四到周日)。哈佛的这个活动叫做VISITAS, 时间是4月20日到4月23日(周五到周一)。

据周鼎介绍,他周四到了MIT 参加了一天的活动,周五就赶到哈佛这边。因为行李没有及时带过来,周五回到MIT 住宿,然后周六继续参加哈佛的活动。在哈佛,他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学校的感觉。哈佛学校的活动更有吸引力,同学之间的交流似乎更加顺畅。显然这和哈佛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关系。而总体上,MIT 的学生要内向一点。在回程的机场上,哈佛的新生自然的围成一圈,相互交流。而MIT 的学生则都分散坐着,没有更多的互动。
                                                      
据说哈佛的课外活动非常多,非常丰富。但是学生并不敢有丝毫懈怠,学习上也自我加压。我们理解这是一种进入这种顶尖名校的使命感使然。

      
哈佛的专供大一新生用餐的Annenberg Hall,看上去就像哈利波特的电影里的那样,富丽堂皇。所有的大一学生都要求在这个地方用餐。这也是他们建立以后的社交网络的重要渠道。参加Pre-Frosh活动的学生都在此免费用餐。

图书馆,教室都向这些PRE-FROSH 开放了。里面的设施,环境都能够吸引这些“乡下”来的学生。

哈佛里面的教授自然有很多牛人。周鼎选择了著名经济学家Greg Mankiw 教授的一堂课。他曾经是布什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现在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首席经济顾问。(顺便提一句,若在中国的大学里,这种牛人一般不会给大学生上课了。就是博士生,也未必能经常见到这样的老师。体会一下这里面的区别。)
                                   
除了教授,学生里面也是牛人多多。在周鼎熟悉的数学方面,目前2011届的大一新生,数学天才伊凡-奥多尼( Evan O'Doney),就是一个。出生在加州的伊凡在2岁的时候就会做简单的加减法,6年级的时候学完了微积分。在2007年8年级时就获得全国Spelling Bee冠军(一种全国性的词汇比赛)。后来进军数学,成为历届美国数奥队成员。在14岁的时候,应斯坦福的两位数学教授的邀请,帮助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在2011年进入哈佛的时候,就获得了普特南(Putnam )奖冠军。这是相当于高中生数奥的奖项,由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生参加。 他还是弹钢琴的高手。


Pre-frosh 一般和接待的老生(Host)住在一个宿舍,不过需要自带睡袋。接待周鼎住宿的大一同学(Host), Tarik Adnan Moon 是来自孟加拉国的学生。有1亿多人口的孟加拉国只有2个学生在哈佛就读。这一位可是2010年国际数奥的铜牌获得者,他们国家网络上的介绍说他同时是“一位辩论选手,歌唱家,成功的活动组织人士,以及年轻的作家”,是他们国家的骄傲和国宝级的人物。下面照片中和他合照的是同样来自南亚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报纸上登上他们的合照的标题就是,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明日的诺贝奖获得者”。作为这样的牛人,他也坦率地和周鼎说,在哈佛学习,还是很有压力,很怕赶不上。
  


见到这些人,把周鼎心中对哈佛残存的最后一点不敬也彻底打消了。现在轮到他担心的是,今后四年,能不能在哈佛把数学专业读完,而不会被迫转学其他“轻松”一点的专业?
                     

(后记:本来准备写一篇“有深度” 的文章来详尽分析,理论阐述各个学校的异同和选择理由。由于时间精力的问题,一直没有动笔。现只能以此文匆匆塞责,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情况介绍。从此以后,将专注于全程托管式中学生留美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中,不再披露周鼎以后在哈佛就读情况工作情况等个人信息。有关博客将都是与该项目直接有关的资料。谢谢各位的关心和祝福。)


我们也清醒而谦卑地知道,考上所谓的顶尖名校对于年轻人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而已,虽然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是金光大道,一片光明,他们以后的人生历练是我们作为家长所没有办法取代的。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展翅高飞之前,我们作为家长能够尽可能地让他们做好准备,站在更好的起点。
同时,我们也并没有认为读书就是一切,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实际上,古今中外没有考上名牌大学,甚至没有读过大学而在各行各业中成就大事业的比比皆是。但这不是我们本项目讨论的话题。谢谢各位的互动和交流。



想起萨提亚的比喻。大意是说,作为园丁,你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只是小心翼翼的观察她发芽抽枝,摸索着找到最适合她生长的方式去浇灌培育。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