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所有广告

【今日保险】我们对储蓄/投资/保险产品究竟了解多少?--警钟敲起保险投资

原作者: 逍遥居士|来自: 查看详细|26-9-2006 13:42

摘要: pstrong/strong/ppimg height=15 alt=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br/nbsp;nbsp;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 ...
<p><strong>[转帖]</strong></p><p><img height="15" alt=""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br/>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b>观点 >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a></a> >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   <font color="#ba0100">2006-09-26</font><br/> </p><p><strong>《消费者保护网须大一点》</strong></p><p>  最近,本报接连收到读者来信投诉说,<font color="#b822dd">几年前购买或签约的金融或保险类产品,不但得不到销售员当初描绘的丰厚利息,甚至连本金都可能不保</font>。作为消费者,他们的愤怒在信中溢于言表。 </p><p>  即使从中立者的角度,也不能不说他们投诉有理。例如,给小孩购买长达21年的储蓄保单,图的就是本金翻番,可作孩子升学之用,岂料投保十余年后才被告知,要看经济情况而定,否则,即使期满也只能拿回本金再加一丁点利息。如此一场大失所望的空翘盼,难怪投保人要投诉到报章来。虽然所涉金额从数千元到三两万元不等,并不很大,但是,正因为这些投诉者是中低阶层民众,他们所受的实质伤害,也就绝对大于<strong><font color="#ee1169">业者</font></strong>所能感受,而他们的弱势处境,有关方面更有必要积极关注。 </p><p> <font color="#2b2bd5"> 按照政府原先规划,今年便须检讨已经实行三年的《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令》。如今,显然必须认真来把消费者保护网再做大一点,研究如何尽快将金融、银行、财务规划和保险方面的交易都纳入公平交易法,而不是只归《银行、保险、证券与期货法令》和《财务顾问法令》的约束。</font><br/> </p><p>  商业发达,各种产品日新月异而且复杂,如果仍把上述投诉归咎于消费者没有负起“购者自慎”(caveat emptor)的责任,或认为错在消费者“知识不足”,恐怕人心难服。<font color="#c211ee">连银行里原本普普通通的“存款”,名堂都弄得五花八门,多少人有义务须认识清楚?</font>这些花样百出的产品,捆绑种种投资条件,再以所谓的高利息打动客户,结果,存款成了诱饵,也就难免日后纠纷了。从2004年起,消费者协会就收到不少有关银行、金融、保险服务的投诉,而投诉者甚至说不清买的究竟叫做什么东西。到了去年,投诉就更多了,据报道,超过1000起,<font color="#ee1169">主要的共同点不外是:销售员一味要把配套卖出去,只提投资回报,不说风险在哪。</font>这些投诉,不受公平交易法保护,而与金融相关的法令,又没涵盖这类交易行为,消费者的困境,令人感慨。<font color="#3809f7">尽管金融管理局早在1990年初期就实行“冷静期”的规定,与保险挂钩的单位信托基金,必须履行14天的冷静期,而纯粹的单位信托基金,也从2003年的7月起实行7天冷静期规定,容许客户在冷静期内撤销交易,但是,显然还不足以保护消费者免在误解或被误导下吃了暗亏。 </font><br/> </p><p><font color="#f70968">  今年初,金管局展开暗查,发觉<strong>100名</strong>财务顾问当中,向客户解释投资风险的只有<strong>65人</strong>。所谓财务顾问,是财务顾问法令下的专业职称,有执照,受法令规定作业标准,但是,连他们的表现都尚且如此,其他销售人员就更不堪想象了。</font><br/> </p><p><font color="#9900ff">  固然,新加坡为经济持续发展,必需维持亲商环境,然而,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国人长期依赖强势政府主持公道,消费者运动不比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只要政府稍微兼顾不周,消费者处境就非常不利。</font>举一简单例子,金融、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却往往只有密密麻麻的英文说明,这对于使用华文的众多中老年人、家庭妇女,便非常不公平。事实上,他们恐怕也不晓得去年已新设立了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可以低收费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途径,解决他们跟金融机构之间的纠纷。 </p><p>  就目前情况看,双管齐下促进消费者运动和加强立法,并不多余。<font color="#c211ee">一方面,需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况,让消费者更容易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要建立“纠错”和惩戒机制,使市场更加健全。</font><font color="#f70909" style="BACKGROUND-COLOR: #e6e61a;"><u>业者其实应该积极配合,须知道,消费者所投诉的,不论是保险还是存款,原本都是对双方有利的好东西,如果因为业者的轻忽或私心,而把好东西变成坏事情,那就太可惜了。</u></font></p>[em07][em07]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