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所有广告

江山会景叠彩山

原作者: 黎秋山|来自: 查看详细|17-10-2011 18:14

摘要: 江山会景叠彩山 黎秋山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区中山北路和叠彩路之间,滨临漓江和木龙湖。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溢满全城,故古名桂山。这座山有个闻名遐迩的洞,南北贯通,四季来凤,老百 ...

江山会景叠彩山
黎秋山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区中山北路和叠彩路之间,滨临漓江和木龙湖。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溢满全城,故古名桂山。这座山有个闻名遐迩的洞,南北贯通,四季来凤,老百姓称之为风洞,所以山的俗名也叫风洞山。该山属沉积岩地质构造,山石横断,层层相叠,彼厚此薄,翠黛赭灰,相间琳朗,如一匹匹彩绸锦缎叠垒而成,奇特异常。唐朝诗人元稹的侄子元晦时任桂管观察使,他观察并注意到山景的奇异之处,写了篇《叠彩山记》,文中说:“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叠彩二字,特征鲜明,形象生动,叠彩山之名就从此传开。叠彩山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四峰组成。山并不高,主峰明月峰海拔约223米,相对高度不过百米,然其山体横亘市区,占地面积有两个平方公里,在秀丽玲珑的桂林山景中,算得上座大山了。桂林人说:“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2011年9月18日,我偕夫人登上了叠彩山。

     叠彩山景区园门碧瓦飞檐,悬有“叠彩山”大字横匾。进门行至山麓,有登山古道。拾级攀登五十余阶,有一四角亭嵌立两山之间,丹柱碧瓦,亦悬有与园门体似迹同的“叠彩山”大字匾额,亭内设凳,可供游憩,亭名就叫叠彩亭。据说叠彩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桂林知府秦焕所建,1958年重修。叠彩亭东面是于越山,西面是四望山,北面是明月峰与仙鹤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聚景亭。亭西山前有块巨石,石壁上镌刻楷书大字“江山会景处”,落款为万历乙巳秋羽卿题,字端笔健。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乙巳年即万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5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这里位于叠彩山四座山峰交汇之处,四山相对高度较低的是东面的于越山,所以我们先登于越山。于越山曾名猕猴岩,是座小山,很容易上。山顶建有座八柱翘角的凉亭,名于越亭。山麓有两个岩洞——康岩和素洞,据说是晚清维新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到桂林讲学期间发现并摩崖篆刻命名的。康者,其姓也;素者,康有为 之字长素也。人言于越山是对叠彩群峰彩崖翠壁察颜观色最佳处,可我们上得山时,天却淅淅沥沥纷纷扬扬地飘起小雨来,峰峦均披上一袭朦朦胧胧的轻纱,景色变得若无若有若隐若现。伫立亭中雨中观山赏景,虽也美得让人心醉,但毕竟弥弥渺渺茫茫地看不真切,总有点惘然若有所失之感。逗留多时,雨未见收,只好撑伞下山,一头扎进山下蝴蝶馆去,一为避雨,二欲赏蝶。

    蝴蝶馆座落在叠彩琼楼内,叠彩琼楼为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群体,苑朗庭敞,径曲境幽,重楼叠阁,错落雅致。蝴蝶馆门前有联:玉影翩翩临上苑,情丝缕缕梦庄园。入内廊廻榭曲,莲池游鱼,鲜花石山,显得十分幽雅。廊上悬有一幅精美的千姿百态的《百蝶图》,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上千种大大小小美丽奇异极为珍稀的蝴蝶标本及几十种昆虫的标本,让人大开眼界,增见长识,心悦神怡。从蝴蝶馆出来,雨也悄悄停了。经过两侧悬有“到清凉境,生欢喜心”楹联的山门,便是纪念明末抗清将领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和仰止堂。徐行渐上,便至风洞。风洞南北贯穿,洞口上壁镌刻“叠彩山”行书大字。入洞内始觉宽敞明亮如厅室,渐入渐深便渐窄渐暗,慢慢狭小到如同拱门,仅容一人暗中摸索蹒跚而行,旋即又渐宽渐敞渐明渐亮,豁然开朗,仿佛进入另一个洞穴。只见摩崖琳琅,石刻满目,顿觉清风习习,倦褪津消,说不出的神清气爽,舒适惬意。人说这个洞不但常年通风源源不断,而且凤会随着四季变化有清、和、暖、凉之别。宋人刘克庄诗云:“不知何处起,但觉来无穷。”生动地描绘了风洞的奇景。开国元帅陈毅诗云:“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则抒发了桂林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与自豪之情。陈毅元帅的这两句诗就镌刻在风洞入口崖壁上。

    从风洞北口出来,是双层八柱的叠彩楼,也叫迎风楼。其楼柱间有一楹联曰:“登临爽气此间生,且喜江山多丽色;回首屐痕何处是,惟留天地一奇观。”从叠彩楼右依山上行,登二百余阶,途经望江亭、中山亭,便可到达明月峰巅。峰顶建有拿云亭,亭外铁栏处有一石碑,隶书红字“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明朝人杨芳诗云:“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极言夸耀峰高可揽月,故有明月峰之谓。明月峰上有朱德元帅1963年的草书题词“明月峰”。据说当年朱德已七十七岁高龄,与时年八十七岁高龄的徐特立老人曾一起健步登上明月峰,两人吟诗应和。朱德诗云:“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凤。”我站在拿云亭环眺,近处叠彩诸峰如笋似屏,重绿叠翠,尤其西北仙鹤峰,崎岖险峻,好像比明月峰还高。远处七星、伏波、独秀、尧山等峰,紫气弥峦,如波如涛,逶迤连绵。城中江曲街横,楼宇民居,河山景色,尽收眼底。细看明月仙鹤两峰间有山路蜿蜒,于是欣然援下攀上,又登上了仙鹤峰。从仙鹤峰东望明月峰,始觉其更为高、险、峻、秀,名不虚传。仙鹤峰山腹有仙鹤洞,高约14米,长约60米余,东西通透,宽敞明朗,如体育馆之长拱型大厅。洞内有三五闲者,正利用这天然场地,习学太极拳剑。仙鹤峰西南邻为四望山,与东南之于越山相对。唐人元晦在《四望山记》中曰:“ 山名四望,故亭为销忧。亭之前后,绵络山腹,皆溪深危磴,由西而北,复东上叠彩右崖,至福庭石门,约三十余步。”销忧亭早已废毁,仅存一颓石残柱于四望山顶,山麓崖壁刻有“玉叠蓬壶”四个大字。四望山乱石纵横,藤悬绝壁,树裂苍岩,不少树木长在峭壁岩缝之中,根蟠茎虬,登途见之,啧啧称奇,一路兴叹,不由想起进山时在叠彩亭看到的一幅楹联:“进山自有文章在,行路方知世事多。”是有哲理。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