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特级教师吴泓:学生只读课本不读名著,成绩和素质都难提高 ...

已有 82 次阅读1-7-2015 16:16 |系统分类:心情原创

小编说:
圝圝你的学生阅读过几本经典著作?
圝圝是不是把精力全放在课本了?
圝圝你周围“作文靠背”的现象普遍吗?

圝圝你是否在感叹,学生学那么多,背那么多,语文怎么还是学不好?

圝圝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教师吴泓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寒假期间,一位亲戚的孩子来度假。我亲自去接,在回家的路上问起这位就读于某省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都读过哪些经典名作?’回答是:‘我们只读课本,不读名著。’‘那写作时怎么办?’‘老师告诉我们三句名言,两个例子,就得一篇文章。’我愕然!”

圝圝在吴泓看来,今天的学生如果只是应试,不阅读、不思考,不阅读经典,将来这些“被教育者”的内心被催生出的一定是没有头脑的平庸之花、缺乏人性的“恶之花”。即使功利一些说,大量阅读经典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数不清的好处。老师,请把你的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

我们说“课改”,光有热情和蛮劲是不行的。课改没有什么万能灵药,教师优秀最重要——我非常认可这个说法。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家长要去考名校、拜名师的原因。而老师要“非常厉害”起来,就得阅读,就得思考。

我曾在一所学校讲我为什么领着我的学生读文学经典。我当时说,阅读别人的故事——聚散离合、悲辛交集——我们就是在阅读不一样的人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因怀疑而深邃,因孤独而奇特,因关怀而多情,因痛苦而至诚”。

文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偏重物质的年代,我们尤其需要用经典文学来矫正生活、重塑情感。

我十年专题学习的经历,就是在与学生一起阅读、思考和表达中成长起来的。十年前我的课堂是很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是常态。和学生一起做专题学习的日子里,我也读要求他们读的书,以此为基点,我再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并编排专题学习的课程资源,每一个专题学习下来,我的阅读量至少在二十万字以上,有时还会更多。而这样一个过程,我了解到这个世界更多的“事情”,那种获得“新知”的愉悦,难用一两句话道明。

教师的精神成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教师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把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是教师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最直接,也最见成效的途径或方法。

教师怎么才能优秀?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共同成长吧!

教学中最应该引入的就是经典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我建议,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应该把整本的经典阅读引入初中语文学习的课堂。要知道,有指导的阅读和没指导的阅读不一样。而要做到这样的师生共读也并不困难,一个月大约五周的时间,第一二周学生自己阅读,第三周自行查阅资料并加深理解,第四周自主写作读书报告,第五周班级交流阅读成果。前四周基本上是不用课内时间的,最后一周用两节课来展示、交流。一个月用上两个课时的时间(即使再多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来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能获得大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笔账我们可以一算,这20本书初一初二“吃下去”,那么,到了初三,学生就会“吐出来”,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吐不快!到那时,何愁你的学生不文采斐然不文思泉涌呢?你期待的语文高分不也就到手了吗?

圝圝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和永恒的意义。真正的经典可以丰富人的心灵,给人以灵魂。阅读经典,不仅能获得广博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塑造他们的人格,确立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圝圝试想,一个经常在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终究会分化为两个不同的世界。为此,今天的学校语文教育就应该摈弃那些非经典之作的语文学习;摈弃那些拦腰斩断、割裂经典、急功近利的“应试阅读”。还要拒绝那些快餐式“浅阅读”对学生的侵蚀。

圝圝因为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说或者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说、写的高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学校的语文教育要有档次,要高雅不俗,才能培养学生有不同于流俗的君子气质、高尚气质。

圝圝于是,10年间,我千淘万漉,确定再推翻,选择后再精选,实践后再回味,最终选定了三组古今中外经典的作品给大家。

圝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阅读经典,在“精神和言语共生”中成长!

即使功利一些说,大量阅读经典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数不清的好处

圝圝近年来,曾有不少调查关注当前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这些调查都从不同角度显示,当前国内学生阅读的层次之肤浅、知识面之狭窄,已达到令人忧虑的地步。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学生不读经典作品,学生已被升学应试逼到了死角,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边:

圝圝春季学期开学前,一位家长带着就读高三的孩子来到我办公室,请教高三的阅读和写作。我仔细看着出自他孩子之手的语文试卷: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题答非所问。不得要领;写作更是机械教条,仅以举例论证为例,我问他你例子哪里来的?他说背背论据手册。再问,不用论据手册,比如说你的阅读当中有没有让你记忆深刻的人物或者事件。他告诉我没有。

圝圝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是可怕的,它意味着你没有辨别力、判断力。二战结束,以色列特工在阿根廷逮捕了双手沾满了犹太人鲜血的德国战犯艾希曼。1932年,当有人劝说他加入纳粹党时,他只说了一句“为什么不呢”就加入了这一组织,由此他逐渐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恶魔。艾希曼之所以有如此邪恶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从来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因为缺乏个人的思考和判断,他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执行的任务是不是正确,应不应该做——他是一个从来不问为什么的人。而今天我们的学生——只应试,不阅读,不思考,有知识无见识,长期接受被动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仅没有创造力,还会变得平庸,甚至会把灵魂出卖给恶魔。

改变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提升一个民族的素质,需要从少年儿童着手,关键之一就是阅读。功利一些说,阅读尤其大量阅读经典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水平,乃至应对中考、高考都有数不清的好处,而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

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我的学生不读《水浒》

圝圝在我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里,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我只选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是没有进入其中的。为什么我们没有选入《三国演义》和《水浒》呢?

在我看来,任何一部所谓的“经典作品”都会表现出它的价值取向。《三国演义》、《水浒》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江湖气”、“暴民政治”和“黑社会人格”。就说“桃园三结义”吧,说白了它就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两书中的所谓“英雄”几乎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徒、强人,即便是有“义举”也非自省自觉自悟的。两部小说实质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道德失范、法律失效、社会失序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对于这样的古典名著,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其正面的价值,但我们也要知道有这样一个词——潜移默化。换句话说,真正的经典作品是不用教的,只要你去阅读就会发生作用。我们学校总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学科能力很强,但却被别人指着脊梁骨骂“混蛋”、“恶棍”的人吧,而作为“育人”载体的课文或课程,我们提供的不能是也不该是那些成分不明的甚至含有毒性添加剂的劣质“大米”或“奶粉”吧?!

对于已经成人、心智成熟的教师或大学生而言,读《三国演义》和《水浒》可能会采取批判性的思维(都还需明白人引导),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中小学生而言,就未必会采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解读了。而我期望我的学生将来是一个拥有“全球的视野”、站在“人类的立场”的现代公民。《三国演义》和《水浒》于我的期望值相差很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读不同层次的经典作品,“给喝奶的孩子吃牛肉,就等于杀了孩子”。现如今,低年龄段的孩子在“热”读《三国演义》、《水浒》,这反映了当今教师、家长对中外经典作品的不了解,以及其自身在经典阅读方面的知识缺失。


编辑: 张滢 卫彦瑾

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学生的思想究竟从哪里来?》(吴泓)《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读<水浒>》(吴泓)《应尽快把经典阅读引入初中语文学习的课堂》《课改行思11:教师读书最重要 》(吴泓)《教师专业成长,请把你的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吴泓)

评论 (0 个评论)

翰文教育 ID 1019127

  • 等级
    秀才
  • 积分
    292
  • 威望
    0
  • 积分
    184 元
  • 体力
    0
  • 激情
    0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