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维基百科-中印边境战争条目

已有 962 次阅读30-6-2009 13:29 |

中印邊境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印邊境戰爭196261011間發生在中國印度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古巴飛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同一時間爆發

衝突起因

中國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1951前後,印軍向北擴張取得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佔得部分印中兩國爭議領土。1959,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

 中國觀點

中國政府認為,「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人自己定的,任何時候的中國政府都沒承認過,是西方肢解中國的一部分。就像英國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所作所為一樣。由於中方認為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故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並且直到1951之前,印度政府也未公開承認麥克馬洪線。因此,中國表示上述爭議領土應該屬於中國。

 印度觀點

1947印度獨立後,印度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原來的英屬印度領土。因此,他們認為上述藏南地區屬於印度。

 國際觀點

美國、英國、蘇聯在當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來源請求

 關於戰爭的爭議

印度方面認為戰爭由中方首先挑起,時間是10月,而中國方面則認為戰爭由印度挑起,時間是6月。

 戰爭過程

19626起,中方稱印軍向中國邊防軍開槍攻擊,死傷中國軍人數十人。1020印方稱中國軍隊攻擊印度,戰爭開始。

1962102028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暫時攻佔了藏南達旺地區;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點的印軍。1024,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東線的藏南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1621為戰爭的第二階段。111416日,印軍再次於中印邊境發動進攻。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佔領了印軍的16處據點。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則佔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停。196211月,美國介入並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中國邊防軍宣佈停火,此後兩國即以麥克馬洪線為控制線,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

 中印停戰


中國政府突然單方面宣布停火,各方猜測的主要原因為以下一點或數點:

  • 避免戰爭長期化,不利於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運輸能力差、方式較落後,主要依靠陸地機械運輸,缺少空運。而中印戰爭期間需經過交通險惡地帶且可能受到大雪封鎖,所以中國軍隊後勤需要倚賴附近藏民等人力、氂牛拉車,後勤保障不充足、較脆弱。
  • 避免交戰兩國戰爭擴大化和全面戰爭的開啟。當時中國軍事戰略主要集中於三北和東南,如發生戰略轉移,可能出現很大軍事風險。
  • 國際環境複雜,印度受到美英的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發生分歧,不能得到相關支持,同時和當時交惡的蘇聯三北也有領土紛爭。
  • 國內環境不佳,處於三年困難時期
  • 大陸和台灣的台海問題存在著國民黨的國民政府反攻的可能。
  • 缺乏安置當時藏南區域內數萬印度移民的方式。
  • 戰爭本身出於警告印度在藏南的做法和打擊印度及尼赫魯本人在國際及不結盟運動中的影響。
  • 唯恐戰爭規模超過衝突起因的需要,防止其他國家等擁有介入戰爭的理由。

中國方面於1122零時起下令邊防軍全線停火。121起,中國邊防軍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117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內,脫離雙方軍事接觸,實際上未再控制西藏藏南達旺地區,另外還依約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1963526前釋放和遣返戰俘。

 戰爭結果

  • 中國方面:從1959年實際控制線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
  • 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將藏南達旺納入版圖。

19792鄧小平接見印度外長時指出:「中印兩國應該求同存異,世界問題可以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地一攬子解決」。1987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建立「阿魯納恰爾邦」。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字不詳。但是根據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並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20061113晚上播出的接受印度CNN-IBN電視台專訪節目中指出:「中國的立場是,你們所說的阿魯納恰爾邦 部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其全部擁有主權。這就是我們的立場。」但印度外交部也公開重申「阿邦屬於印度的事實不容置疑」。2007526日,印度公務員 代表團原定訪問中國進行考察,但其中一名印度官員來自阿魯納恰爾邦,北京當局認為一旦發給該員簽證,無異承認阿邦屬於印度。新德里當局因此取消代表團出國 訪問。

 觀點

西方記者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Neville Maxwell India's China War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70)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佈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 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 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解放軍作家金輝在《墨脫的誘惑 書中對那段歷史作了這樣結論,「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但是,經過了近三十年之後,結合現在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 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 巨大的屈辱都無動於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誓要報一箭之仇。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 那麼現在他們在這一地區肯定不會如此占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麼現在反而大概不會這麼被動和可憐。」

 



9万平方公里争议区

评论 (0 个评论)

望山 ID 394088

  • 等级
    九品芝麻官
  • 积分
    6238
  • 威望
    5046
  • 积分
    3343 元
  • 体力
    19
  • 激情
    751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