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半生缘,花大价,终淘来传说中的唐代青花碗

热度 1已有 308 次阅读13-7-2010 20:37 |






 《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7日《收藏鉴赏》的“冯先铭与唐青花”一文,提到20年前,冯先铭先生准确预测了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瓷片产地为河南巩县。20年后,河南巩县黄冶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在其他地域还有唐青花发现吗?笔者于去年冬天,在北京南城一工地约十米深地层中发现一块唐青花残片,其胎釉、造型、发色与《收藏鉴赏》刊载的图片相一致。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2003年初,北京南城一工地土方施工已完成,10米多深的大槽已挖好,施工人员在底部又挖了一个1.5米左右的探坑,笔者从坑中得到了这块唐青花瓷片,同时出土的还有两片唐邢窑瓷片。唐青花瓷片高6厘米,推算口径为15.3厘米,足径7.2厘米,口沿略外撇。腹部为丰满弧形,圈足宽且矮,有明显的刮削痕迹。碗内施满化妆土,其上施满白釉。碗外侧部分施有化妆土及白釉,部分露胎。胎土粗松,有气孔,呈米**,为半瓷半陶状态,但很坚硬。由口沿向碗内,绘有1厘米左右的蓝彩线若干条,色浓重,手摸有凹凸感,碗内底施蓝彩成梅花图案,花芯点黄彩。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可见釉面上有细碎小开片,且白釉地与蓝彩相交处的开片融为一体,说明蓝彩为釉下彩。仔细观察碗内底部的使用痕迹,釉面玻璃质划痕处,蓝彩未有任何损伤,也表明蓝彩在釉下。此外,釉面有一层淡淡的蛤蜊光,细小开片内均有土沁痕迹,说明瓷片的年代久远。其地釉虽不很白,但薄而匀,釉下蓝彩色泽浓艳,胎质比唐三彩的陶质坚密得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半瓷半陶的水平。这些都说明此标本具备了青花的基本条件,是向青花过渡的典型产品,它与唐三彩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古人称“蓝”为“青色”,并把它与苍龙和吉祥含义相连。蓝色在阳光下有极强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可以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受到。而青花对白色地的选择,从感观上说也是最适宜的。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的组合是最常见的,现代美学有一种观点叫做“蓝白两色相配是永恒色”,这与唐青花的蓝白两色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产生青花瓷的主要因素。
  唐青花绘画用料的主要成分是钴。纯钴是一种银灰色金属,颜色近似铁。通常我们所说的绘瓷用料是氧化钴,呈蓝黑色。这种偏黑的色彩不适宜做颜料,制瓷工匠在实践中发现兑入近一成(9%)的釉料,就可以减少黑色而显得更蓝。这样就能使氧化钴料成为大规模生产青花瓷器的重要原材料。但是,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唐青花料的成分为高铁低锰,国内并不生产,而是产自中东埃及、伊拉克一带。由于当时唐帝国的无比繁荣和强大,中东无数的奇珍异宝由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长安,再分运到全国各地。因此,唐青花产地河南巩县得到这种进口料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唐青花大量烧制,并用于出口,主要是因为西亚各国对唐青花瓷器有大量的需求。资料表明,中东不少国家都出土过唐青花瓷片。主要用于外销,是国内唐青花很少见到的原因。顺便提一下,中东盛产钴料,所以在当地生产的陶器上很早就使用钴料绘画,但中东并不产瓷土,在工艺上也无法达到烧瓷所需的高温。因此他们生产的只能是低温蓝釉陶器,而不是蓝釉瓷器,因此,青花瓷器的起源在中国。国外有些人认为青花瓷起源于中东,是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唐青花在河南巩县黄冶窑烧造成功,也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河南巩县窑是唐三彩的主要产地之一。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巩县黄冶镇唐代窑址的三彩瓷片与陕西乾陵、昭陵出土的瓷片相比,证明前者三彩釉质量高。特别是唐青花料的主要成分(锰、钴、铜)与河南唐三彩蓝釉的成分相近。这就表明,烧制唐三彩的黄冶窑,完全可以进一步烧制出青花蓝釉。此外,黄冶窑还是优质白瓷的生产地。资料证明其白瓷的质量在当时均为上乘之作。这样黄冶窑就具备了生产唐青花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生产出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器,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么,这块瓷片在北京南城发现有何意义呢?我认为,一是唐代青花瓷的普通产品,在当时可能是商品瓷,产量有一定规模,如果不是商品,很难想象由河南巩县会运到北京来。当然也可能是个别人带来,在北京使用后扔掉的,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二是北方地区还没有发现过此类瓷片,如果是商品瓷,就应该有一定数量运到北方销售,那么除北京以外的北方地域,就有再发现这类瓷片的可能,这需要时间来加以证明,但愿此瓷片的发现,能为陶瓷界传递些许信息。笔者写此短文的初衷,也是希望研究唐代青花瓷的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对这个信息引起注意。
  (作者 中国陶瓷馆专家)

唐代青花瓷南京展出小块碎片价格超5万
一块目前国内十分罕见的大片唐代青花瓷器标本在南京展出。

  昨天上午,记者从南京清凉山公园艺术品市场获悉,一块目前国内十分罕见的大片唐代青花瓷器标本正在这里展出。据介绍,唐青花瓷因是中国发现制作最早的瓷器,因此显得异常珍贵,仅这块巴掌大的一块唐青花,价格就超过5万元。

  上午11点多,在清凉山公园艺术品市场A区17号摊位处,摊主陈钢向记者展示了这块珍贵的唐青花瓷片。在这块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唐青花瓷片上,记者看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藏青色花朵,青花上罩有牙黄,色调有些灰暗,且瓷片断口处的质地略显疏松,从中可窥见中国早期瓷器制作尚显稚嫩的影子。而宋及元代以后,瓷器不仅从花色品种及质地上看,制作都显得非常成熟,从量上看,流存于世的也很多。陈先生告诉记者,因即将到北京参与瓷器交流会,他特地从扬州的一位同行处借得了这块产自唐代的印有青花的瓷片,而这块瓷片发现于扬州民间,被收藏家偶尔看到并收入囊中。后有买家慕名找上门,开出5万元的高价想收购,但被藏主婉拒。

  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国家高级文物鉴定估计师周道祥馆长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制作于晚唐时期的唐青花应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瓷器。20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对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青花瓷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河南巩县一家窑口烧制的。随后,文物考古部门对河南巩县黄冶村一窑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时,从窑址内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证实河南巩县是唐代青花瓷产地。周馆长称,在南京露面的这么大唐青花瓷片,在江苏省内仅有5片,全国不超过20片,而全国收藏界收藏的唐青花瓷片,无论大小也不过百余片,因此显得异常珍贵,由此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评论 (0 个评论)

zhuzhu1955 ID 536684

  • 等级
    探花
  • 积分
    3649
  • 威望
    7460
  • 积分
    1637 元
  • 体力
    1
  • 激情
    2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