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stman47 LV16
发表于 12-10-2011 18: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押注中國的銀行就是押注中國政府的政策決定。
週一晚些時候的情形凸顯了這一點。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在國內的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Co.﹐簡稱:中央匯金)進入市場買進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股票﹐這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和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中央匯金表示﹐在未來12個月還將買進更多股票。
銀行股股價獲得提振﹐此前低迷的大盤也是一樣。但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告誡說﹐在2008年和2009年類似的市場干預過後﹐中國銀行股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的表現弱於大盤。
然而﹐相比股價的短期表現﹐更重要的是此舉說明了中國的銀行和政策決定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市場對中國銀行股最大的擔憂是﹐過去兩年國家指令性貸款激增之後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增加。而發放貸款的銀行、借入資金的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者各自為此承擔多大的責任還有待定奪。屆時﹐中國政府一定又是閉門對此進行決策。
而銀行支付的股息也反映了中國政府的需求﹐這些需求正朝著可能不利於中小投資者的方向改變。對於股東來說﹐高股息支付已成為一道曙光:平均來看﹐四大國有銀行將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用於派發股息﹐平均股息收益率約為4.7%。
但在彼得森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分析師看來﹐支付的股息所以較高﹐主要是為了幫助中央匯金支付債券利息。中央匯金發行這些債券是為其對這些銀行的初期投資融資。
隨著銀行盈利水平的上升﹐為了幫助中央匯金償還債券利息而支付的股息所佔比例也將下降。不良貸款上升對盈利構成的沖擊有可能扭轉這一趨勢。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的結果將是銀行節約現金以彌補損失﹐這也將降低銀行支付股息的能力。
如果減少股息支付能降低銀行籌集資金的需要﹐那麼一些投資者將歡迎這種做法。據數據追蹤商Dealogic透露﹐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自2000年初以來﹐已多次利用股市籌集總計1,069億美元的資金。但減少支付的股息也打擊了普通投資者持有銀行股的積極性﹐加大了銀行股股價下跌的壓力。
在全球市場規避風險並對經濟增長心存擔憂的背景下﹐中央匯金干預市場提振了中國銀行股。但正如許多西方銀行可以證明的那樣﹐政府干預伴隨著風險。
在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在影響從貸款決策到股息政策的方方面面。中央匯金重拳出擊干預市場是在提醒我們面臨的政策風險﹐而非股票估值的暫時上升﹐這才是我們應從此事中獲取的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