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易得,孝顺难求 【转】

2011-12-20 · 1991 阅读
人人皆有父母,子女由父母抚育教养而成人,因而对父母须有适当态度,此态度即是孝顺。
世界各大文化传统、宗教,无不教人孝顺,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论语.阳货》记载,宰我向孔子请教有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

当时有“守丧三年”的伦理规范,宰我认为三年太长,应该缩短为一年。
孔子则将此一伦理规范推源于人对父母有深刻的心理情感。
但是这种心理情感是否普遍存在于子女心中呢?孔子于是再溯源于人类普遍的生理需求。
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一个小孩生下来,到了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然后逐渐长大成人。
由此可知,儒家谈孝顺是基于经验而非出于教条。

我们今天谈孝顺,往往只注意“伦理规范”而忽略了“心理情感”,更忘记了“生理需求”的阶段。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子女以后,才会体认“养儿方知父母恩”?
因为养育子女的经验使他们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承受了父母有如天地一般的恩情。

一位老师问我:如何教学生们孝顺父母?

我说:最好的办法是藉由各种机会“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想起自己在幼年时期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教育固然有向外学习的部分,但是有些根本的道理却是靠回忆或恢复本来面目才可奏效的。
老师所举的孝顺故事,最好取材于现今的生活世界,让学生见贤思齐。
至于如何才算做到孝顺的要求,则仍须依据儒家的说法。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子女的孝应该包括几项因素:

一,尊敬;二,关爱;三,回应父母的期许;四,父母若犯错,要委婉劝阻。

孔子的学生已经成年,他们与父母相处,首先要有尊敬的心,由此表现晨昏定省,应对进退都要合乎规矩。

其次要有关爱的情,在任何情况都和颜悦色,不让父母受一点委屈。
然后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守法而重礼,结交益友而认真负责工作,不让父母操心。
如果父母可能犯错,子女就须委婉相劝,但不可伤了感情。
真正劝不了,就自己行善为父母补过吧。
儒家所谓的好的子女,一定是以德行来光宗耀祖,而不是着眼于世间的荣华富贵。

亲子关系是天生的缘分,必须接受与珍惜。

因此,孟子才会说:“父子不相责善。”意即: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宜以善来互相要求。
因为善是一辈子的功课,无法一劳永逸地实现。
但是,善又是人生主要的目标,在行善的路上,父母与子女相互扶持,
同时我们也需要良师益友的协助,彼此敦促勉励,使生命得到更多支持的力量。
以孝顺为核心,生命的圆向外扩充,如此才不会迷失于纷乱的世间。

今日谈孝顺,固然有许多子女该学的部分,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期许是否合宜,也常常成为问题的焦点。

譬如,父母是否只重视子女的念书成绩与升学表现?
是否只要求他们出名得利而不在乎其手段如何?
这一类急功近利或屈从于世俗价值的期许,对子女而言将造成莫大的压力与无法化解的遗憾。
因此,孝顺不是子女单方面的事,父母也有共同参与的责任。

我们与子女一起成长,也与父母一起成熟。

子女的成长,提醒我们自己过去是如何从小长大,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我们由此对父母心怀感恩。
父母年纪老迈时,我们觉悟自己将来会像他们一样,走向成熟的阶段。我们由此对子女更加珍爱。
生命有如一条长河,我们都承接了祖先的传统,又开启了子孙的新页。
孝顺的实践,维系了长河历久弥新的力量,使我们体验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版块:
子女教育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4 个

刘皮皮 LV9

发表于 20-12-2011 2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好文。

教育版淘气包 LV15

发表于 21-12-2011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顶!:lol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21-12-2011 1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善以孝为先!

shima LV9

发表于 21-12-2011 1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及时的警钟!

不过我觉得孝顺有点向单线交通,我们现在强调家庭凝聚力,对抗这个被科技弄得越来越冷漠的世界。

JUNZIZI LV15

发表于 21-12-2011 13: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文章,检讨一下,有孝顺吗??

男人如树 LV15

发表于 21-12-2011 14: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孝顺这个事,其实很简单,完全在于父母的身教,而不是言传

你现在怎么对待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

这点我相当有信心。

North-West LV10

发表于 21-12-2011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就够了,顺就不必了

肉麻点说就是要有,互相尊重,尝试互相理解就非常不错了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那套,当然那套也有些价值,不过副作用也挺明显的
家长制,等级化,官本位,缺乏创新,缺乏打破威权/教条。。多少都和孔夫子这套有关系,辛亥革命百年精神还任重道远啊!!

孝顺一不小心偏颇了就是愚孝,慎之。

当然对我们父母自己来说是好事,有孝顺这个牌坊罩着,哪怕自己自私,荒唐透顶,以后也还可以对孩子说一句:纵我百般不是,毕竟我是你父母啊!孝顺父母天经地义![/b]

ilovepuppy LV15

发表于 21-12-2011 14: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也有他们的人生,希望和他们有和谐的相处,同意楼上的,孝就够了,顺就不毕了。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2-12-2011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2-12-2011 10:59 编辑

孩子, 我没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转载)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7813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诚地问:“ 你什么时候回家?”

      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 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冲母亲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 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 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小时候,每逢刮风下雨,我不想去上学,便装肚子疼,被母亲识破,挨了一顿好骂。现在老了,她反而教著女儿说谎了,我又好气又好笑。

      这样的问答不停地重复著,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可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 “妈,生气了吧?” 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 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大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 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呆著。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超市买。在暑气蒸腾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样子她刚下车,胳膊上挎著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她弯著腰,左躲右闪著,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缠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母亲笑着对我说:“ 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

      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她坐的是最便宜、没有空调的客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像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蹟。


      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城里的厨房设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地一个人走。

      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一些吧!” 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你快回来吧。” 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了最后一趟车。

      一路上,我心里不住地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

      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 “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 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

      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的夸奖。我毫不留情地批评: “红豆粥煮糊了;水煎包子的皮太厚;卤肉味道太咸。” 母亲的笑容顿时变得尴尬,她无奈地搔著头。我心里暗笑,我知道,一旦我说什么东西好吃,母亲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就这样,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么都瘦不下去。而且,不贬低她,我怎么有机会占领灶台呢?

      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里满是疼爱。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著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咪咪地看着我。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着我住呢?” 她说住不惯城里的高楼。

      没呆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她说,今早已托人到城里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诧 ── 鱼鳞没有刮尽、鸡块上是细密的鸡毛、香油金针菇里居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箸。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母亲见我挑来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协了,送我去坐夜班车。

      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才急着下去,衣角却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著,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些!”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 “家里又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好多的花。” 听着听着,我心里一片温暖。

      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 你妈妈病了,快回来吧。” 我哪里相信,我们前天才通的话,母亲说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挂念。

      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还是回去了,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

      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忽地就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里忙外,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当了。姨妈还告诉我,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

      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原来,我挑剔著不肯下箸的饭菜,是她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走的那个晚上,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没有,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


可是,母亲,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我真的那么忙吗?





***********************《全文完》***********************

点评

泪雨滂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12-2011 18:30
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妈!每次回去就这么几天!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12-2011 11:30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