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过去常让人联想到技能较低的蓝领岗位,但一项新的调查结果却打破这样的既定印象。这项调查显示,新加坡目前的合约员工有超过一半是拥有至少10年工作经验的专业白领人士。
人力资源公司与专家也透露,他们观察到新加坡专业人员、经理和执行人员(Professionals,Managers and Executives, 简称PME)现在更愿意接受短期合约安排,一些人甚至会主动寻找这样的工作机会。
劳资政三方上个月推出新雇佣指导原则,厘清合约员工的休假福利,这项调整再次让合约员工受到关注。
新加坡人力资源公司薄志(Page Personnel)在指导原则出炉后公布一项新的调查结果。该公司访问140多名负责聘雇合约员工的公司主管后发现,目前的新加坡合约员工中,拥有10年或以上经验的专业人士占大约56%,他们大多数在金融服务与通讯科技业工作,当中许多人拥有高学历和专项技能。
根据人力部劳动力调查,新加坡去年以合约性质受雇的居民员工占总居民员工11.3%,比率虽不大,但仍有超过20万人,公共服务单位也聘有合约员工。
公共服务署受询时指出,除了因临时项目需要聘请合约员工,个别政府部门也会为了评估特定工作的必要性,以合约制度聘请员工。
薄志新加坡副总监梅丽莎(Mellissa Mayne)指出,新加坡的合约员工市场逐渐成熟,雇主聘请合约员工不再只是为了“填补临时空缺”。
临时项目增加带动需求
她说:“老实说,如果看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市场,你会发现对雇主来说,合约制度已成必然趋势,它对员工来说也象征新的就业契机。新加坡正赶上这趋势,不少企业也因为临时项目增加,对合约员工有更高需求。”
拥有15年“猎人头”经验的索娜(37岁)指出,短期合约空缺向来普遍,但由于新加坡员工认为这类工作欠缺保障与稳定性,一般吸引较多外籍PME申请,直到近一两年才转变趋势,愿意接受短期合约的新加坡白领增加了。
索娜之前在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担任亚太区域人才招聘主管。她观察说,新加坡人开始意识到短期合约工不仅能给予灵活度,薪酬也不错,一般员工在合约到期时能获得相等于一个月至一个月半薪金的额外奖励。
她说:“新一代员工也不太执着于一定要找到长期工。以往10个新加坡PME中,要找到一两个愿意接受合约工作的人都非常困难,现在有些人则会主动寻求这样的工作。”
新加坡人力资源公司凯利服务(Kelly Services)的数据显示,在合约制下受聘的新加坡PME在过去五年增加至少三成。负责公司新加坡业务的副总裁兼董事经理符气扬说:“科技的发展创造一个市场,让自由业者与合约员工展现自己的技能并寻找就业机会。”
不过,从事合约工作的PME增加,一方面可能也因为有一部分人暂时放弃找长期工,他们一般是中年与年长PME。一些新加坡合约员工也希望合约期满后,能获雇主继续聘用。
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临时财务总监的蔡先生(59岁)拥有30年的专业财务管理经验,他在找到目前这份工作前已失业两年。
他说:“因为年龄的关系,我觉得我多少受到一点歧视,一直把履历寄出去却没有回音的感觉非常不好受。接受合约工作并再次投入职场给了我新动力,我希望这能为我开拓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