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6-9-2016 14:56 编辑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温饱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了,但是最近居然有位工程院院士说,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中国“隐性饥饿”人口数量达到3个亿。到底是什么情况?现今农产品因土地遭受农药及化肥污染,食物营养已遭严重破坏,加上生活环境充满污染,食物食水污染,饮食不当,生活工作压力打等原因,大部分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你抽烟、喝酒,生活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处于经前期、绝经期、正在服用避孕药、或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正在对抗感染或者压力过大时,对营养的需求无疑会加倍,仅仅通过膳食,我们很难满足每日摄入量(RDA)的要求。很多人在健康方面处于亏空状态,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不足。
科技日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9月1日在《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作专题报告时指出,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6亿吨,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人民需求,但是“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大量国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中国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中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
“人体健康除了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外,还需要钙、铁、锌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13种维生素。”万建民说,如果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失衡,身体虽然感觉不到饥饿,但健康却在无形中受损。
缺乏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危害
缺钙可引起肌肉抽筋、颤抖或痉挛、失眠、神经紧张、关节痛、骨关节炎、龋齿及高血压。严重的缺钙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镁缺乏与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关系。 经期妇女每个月都会流失一定量的铁。 锌——最被注重的元素,大部分人存在缺锌的问题,其中一半人的锌摄入量不到RDA的一半。几乎没有人能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锌。缺锌的主要症状有:指甲上有白斑、食欲不振或食欲失控、面色苍白、不孕、免疫力低下、发育不良(包括头发)、皮肤状况欠佳(包括粉刺、皮肤炎和伸张纹)以及精神问题。 锰——被遗忘的矿物元素。 硒——抗癌矿物元素。 我们有必要对常接触的有毒矿物元素有所了解,包括铝、镉、铜、铅和汞,而维生素C可以“抓住”几乎所有的重金属元素,并把它们送至体外,因而是全能型重金属解毒剂,但在解毒过程中,维生素C自身也“牺牲”了。因此,体内重金属含量高的人必须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硫辛酸是一种含硫的类维生素物质,有很高的抗氧化效应。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眼内叶黄素含量高的人,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RMD)及白内障的可能性要低80%。叶黄素保护眼睛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在黄斑上形成色素,黄斑是位于晶状体后视网膜中间的部分。叶黄素可以过滤一种波长近蓝光的光,这种光会损伤眼睛,因此叶黄素可以保护视力。眼内含叶黄素的量越大,患ARMD的可能性就越低。
多项研究表明,“隐性饥饿”会导致出生缺陷及发育性残疾,增加儿童和孕妇死亡率,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 万建民透露,2016年5月,他在贵州铜仁和湘西两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发现,当地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十年前相比,改善的幅度“非常非常小”,蔬菜、水果、蛋白质缺乏以及人口营养不良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
对此,他强调:当前粮食生产不仅要关注“量”的满足,更应注重从营养角度评价粮食安全性。
对于“隐性饥饿”的解决办法,目前业界公认的技术手段是“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所谓“生物营养强化”,就是通过育种或栽培手段提高现有农作物中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不同于普通的营养强化,“生物营养强化”聚焦于植物自然生长过程中的基因性强化,而非合成加工过程中的人为添加。
2004年,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全球范围启动了“国际生物强化项目”,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中国生物营养强化项目。项目启动至今,已培育出十多种营养强化作物品种/系,包括铁、锌、维生素A原、叶酸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及玉米、甘薯、小麦、水稻等作物。万建民透露,“其中‘中麦175’目前已在5个省市示范种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已经不符合健康需求了,营养全面高质量才是目标啊,看完之后赶紧给自己来一顿营养丰盛的晚餐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