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到底是推动科技的进步还是伦理道德边缘的试探!
在11月27日,一条消息可谓是震惊了整个世界,
世界上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双胞胎娜娜和露露在中国诞生!
这对婴儿诞生的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基因编辑的婴儿,
就是说他们天生自带免疫艾滋病的能力!
基因编辑婴儿,通俗的讲就是按照人类的意愿,
通过科学技术改变胎儿的某个基因。好比汽车某个零件坏了,把这个零件拆了换一个。
而引发这场轩然大波的,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
娜娜和露露的基因就是他编辑的。贺建奎说他总共修改了7对夫妻的胚胎,至今只有这一例成功分娩。
随着这条消息的发布,随着而来的是122位科学家的联合声明!
强烈谴责这一行为!
因为这项技术不仅存在着诸多未知的风险,更是有违伦理道德。
其实,早在2013年关于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
包括临床研究,就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但是,直到现在全球的生物科学家们都迟迟不敢将这项技术运用于临床,
主要是因为这一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脱靶”效应。
这也就是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露露和娜娜,
可能现在看起来十分健康,但是谁都不能保证,以后这对双胞胎的基因就不会发生变异。
而这对双胞胎也将一辈子都生活在恐惧之下,
因为她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将会为这个“天生免疫艾滋病”,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就相当于把一个孩子当作了小白鼠来进行了试验,
以后完全没有办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有人称之为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与此同时,对于基因的改变,也是存在着种种治愈!
早在几个月前,已逝的斯蒂芬·霍金就在他的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预言,
在未来,富人阶级中将会出现“基因超人“,他们不仅智力和记忆力超群,甚至寿命和身体素质也远超常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霍金担心一旦出现“基因超人”,
那些因为没有能力进行基因改造的人,则可能因为缺少竞争力而逐渐绝迹,或者变成社会的最底层阶级。
我们不能否认基因编辑这一技术给医学带来的巨大突破,
但是在这一技术真正运用到人类身上之前,
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科学与伦理之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