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42 个

faune LV4

发表于 3-6-2004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P>还是回上海的好。</P><P>人生苦短,宁可赌一把,也不必浪费在这里。</P>

redboy LV5

发表于 5-6-2004 12: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Chinablue,你告诉我哪里不是这样!无耻,新加破的一条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5 12:06:42编辑过]

redboy LV5

发表于 5-6-2004 1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inablue</I>在2004-5-24 8:48:11的发言:</B>


<P>
<P>我所知道的身边例子。</P>
<P>一个朋友工资7000,这边给2500,立马就来了。一个这边3200,回去给10000,犹豫了很久回去了。什么文化沙漠的问题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反而我觉得这里有更多的文化享受。可以装收费电视,看世界各地的频道;非常好的图书馆;还有几乎和美国同步上映的电影。周末可以去马来西亚。</P>
<P>我自己就是上海人,没觉得上海有多好,特别是房价离谱后。要我现在,没税后15000,绝对不考虑回去。</P></DIV>
<P>2500新币除了花费还能剩下多少? 你个无耻的骗子!</P>

chinablue LV4

发表于 5-6-2004 2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edboy</I>在2004-6-5 12:09:02的发言:</B>


<P>2500新币除了花费还能剩下多少? 你个无耻的骗子!</P></DIV>
<P>那REDBOY你的PHD的奖学金没2500吧,不是也活着吧,也许多的钱还可以制制你的失心疯</P>

sizheng LV3

发表于 5-6-2004 2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P>每当遇到redboy这类人我就忍不住要问(是真不明白):既然新加坡这么不好,样样不如中国,你还赖在这不走干什么?为什么不赶紧回中国去呢?你是被人绑架的吗?还是党派你在这儿做地下工作?没人拦着你回国吧?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你的言论只能说明两个字:虚伪!</P>
<P>我是热爱中国的。可是我最看不上那种一边拿着新加坡的奖学金或工资,一边又以大中国中心主义的心态骂这里这不好那不好,可是你让他回国他又不走,还千方百计地找工作,一次又一次地申请PR,你说这种人应该怎么说他?</P>

peterpan LV4

发表于 6-6-2004 0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jflchiah</I>在2004-6-6 1:24:18的发言:</B>


<P><B>先zt几篇,但都是正规报章报道,决不是某些人睁着眼说瞎话,</B><B>至于不好的现象,每个国家都有。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针对某一阶层的人在不同的环境生活的状况。不能拿没受过多少教育,和受过高深教育的人比。</B>
<P><B>〉〉〉〉〉〉〉〉〉〉〉〉</B>
<P><B>北京生活感悟:月薪六千的白领生活 </B>
<P>东方网

  平面设计师小王是京城白领一族,月薪六千左右,按揭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和一辆捷达,房子和车的月供四千五,房好车靓,属于很时尚的消费阶层......

<P>

<P>〉〉〉〉

<P>外国人在云南之三
  新加坡工薪族 每周打高尔夫

<P>云南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高原城市,6年前,新加坡人在距离这座城市26公里的宜良阳宗海修建了春城湖畔高尔夫球场。来这里打球的客人,多半是新加坡人、韩国人以及世界各地的旅游团队。

<P>  38岁的薛罗勃是新加坡人,他仪表堂堂,事业小有成就,在新加坡曾从事保险生意,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有自己的车。1997年,他偶然到昆明出差,竟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与温暖的春城长相厮守。

<P>
<P>过去生活得像机器人

<P>
<P>  2000年,罗勃如愿来到昆明,在滇池边上的花园大酒店任餐饮部经理。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4年。在昆明,罗勃每月的收入是人民币8000元,只是他在新加坡月收入的五分之一。他说,过去赚钱虽多,但就像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机器人,而且是上满发条的机器,周而复始不停运转,没有时间补充能量,没有机会保养部件,时常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P>  现在,罗勃是春城湖畔高尔夫球场的常客,他在2000年以3万美金买下春城湖畔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证,每个星期一是他的轮休日,花180元人民币他就能打一天高尔夫球。

<P>  罗勃说这是很纯粹的运动,健康运动!挥杆,眺望白色的小球腾空飞出,紧跟着人也缓缓走过柔软的草地,越过自然成形的沙滩,绕过天然的湖泊,追寻白色小球落定的位置,再挥杆,再行走,罗勃说那种感觉仿佛凡事我已尽力,即使一生平淡无奇,这份满足已令他心旷神怡。

<P>
<P>每月生活费用不超过2000人民币

<P>
<P>  罗勃毫不犹豫地留在了云南昆明。他说现在的生活方式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现在所得薪水的价值最完善地体现在了生活质量中。

<P>  每日三餐,他只需付出10元人民币,就能吃上很好的工作餐。住的是酒店提供的宿舍,工作期间穿的是酒店配置的制服,车辆也由酒店提供使用。他在昆明每个月日常生活费用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他说如果不是在昆明,做梦都不敢想像,这样的收入能让他过富足而又轻松愉快的生活,还拥有那么健康的高尔夫休闲之日。
<!-- 推荐给您的朋友 --></P>
<P>

<P>
</P></DIV>
<P>
<DIV><FONT face=Arial size=2>你转的第二篇文章,看上去,这个新加坡人,在中国过的的确比在新加坡要好的多,但是,这并不代表,每个月入8千的人都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的。请问,这个F&amp;B manager,如果不是酒店以overseas staff的待遇聘请的,如果他不是新加坡人,他可以享受这么多的待遇吗???如果是个中国员工可能吗??写到这里,想到另外个问题,这个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是个insurance agent,居然可以被中国的5星级酒店聘请为F&amp;B manager,本身就很搞笑,可能是那里的新加坡人比较多,所以要新加坡人来开发。请问,中国的一个保险经纪,那个酒店会请来做F&amp;B manager 吗??的确,他一个月只用2千人民币,就可以过上打打高尔夫球的生活了,中国人可以吗???有车,有房,还有回新加坡的机票,他当然开心啦。深入的想一想,就是因为他是新加坡人,才会那么容易的得到那些待遇,如果是我们的同胞,要熬上多少年才可以享受这些待遇呢???</FONT></DIV>
<DIV><FONT face=Arial size=2></FONT> </DIV>
<DIV><FONT face=Arial size=2>出国工作并不代表不爱国,现在国内的就业市场这么不景气,如果有更多的国人,可以赚外国人的钱,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菲律宾政府这方面做的不错,菲律宾有几十万的外劳,大部分是女佣,他们的薪水可以说是整个就业市场最低的,但是,拿到菲律宾,却可以让他们的家人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每年圣诞节前,大批外劳回国探亲的时候,菲律宾的总统,会率内阁部长们到机场迎接他们,感谢他们为菲律宾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对于楼主的case,我不发表意见,不过,爱国不是口头上叫叫的。只要你有爱国的心,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能在国外赚外国人的钱,让你的家人过得好一点,减轻国家的压力,那也是一种贡献!!!</FONT></DIV>
<DIV><FONT face=Arial size=2></FONT> </DIV>

peterpan LV4

发表于 6-6-2004 0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jflchiah</I>在2004-6-6 1:24:18的发言:</B>





<P><B>先zt几篇,但都是正规报章报道,决不是某些人睁着眼说瞎话,</B><B>至于不好的现象,每个国家都有。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针对某一阶层的人在不同的环境生活的状况。不能拿没受过多少教育,和受过高深教育的人比。</B>
<P><B>〉〉〉〉〉〉〉〉〉〉〉〉</B>
<P><B>北京生活感悟:月薪六千的白领生活 </B>
<P>东方网

  平面设计师小王是京城白领一族,月薪六千左右,按揭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和一辆捷达,房子和车的月供四千五,房好车靓,属于很时尚的消费阶层......




<P>
<P>〉〉〉〉




<P>外国人在云南之三
  新加坡工薪族 每周打高尔夫




<P>云南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高原城市,6年前,新加坡人在距离这座城市26公里的宜良阳宗海修建了春城湖畔高尔夫球场。来这里打球的客人,多半是新加坡人、韩国人以及世界各地的旅游团队。




<P>  38岁的薛罗勃是新加坡人,他仪表堂堂,事业小有成就,在新加坡曾从事保险生意,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有自己的车。1997年,他偶然到昆明出差,竟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与温暖的春城长相厮守。




<P>
<P>过去生活得像机器人




<P>
<P>  2000年,罗勃如愿来到昆明,在滇池边上的花园大酒店任餐饮部经理。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4年。在昆明,罗勃每月的收入是人民币8000元,只是他在新加坡月收入的五分之一。他说,过去赚钱虽多,但就像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机器人,而且是上满发条的机器,周而复始不停运转,没有时间补充能量,没有机会保养部件,时常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P>  现在,罗勃是春城湖畔高尔夫球场的常客,他在2000年以3万美金买下春城湖畔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证,每个星期一是他的轮休日,花180元人民币他就能打一天高尔夫球。




<P>  罗勃说这是很纯粹的运动,健康运动!挥杆,眺望白色的小球腾空飞出,紧跟着人也缓缓走过柔软的草地,越过自然成形的沙滩,绕过天然的湖泊,追寻白色小球落定的位置,再挥杆,再行走,罗勃说那种感觉仿佛凡事我已尽力,即使一生平淡无奇,这份满足已令他心旷神怡。




<P>
<P>每月生活费用不超过2000人民币




<P>
<P>  罗勃毫不犹豫地留在了云南昆明。他说现在的生活方式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现在所得薪水的价值最完善地体现在了生活质量中。




<P>  每日三餐,他只需付出10元人民币,就能吃上很好的工作餐。住的是酒店提供的宿舍,工作期间穿的是酒店配置的制服,车辆也由酒店提供使用。他在昆明每个月日常生活费用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他说如果不是在昆明,做梦都不敢想像,这样的收入能让他过富足而又轻松愉快的生活,还拥有那么健康的高尔夫休闲之日。
<!-- 推荐给您的朋友 --></P></DIV>
<P>来来来,楼上的这位妹妹。。今天,我们来谈谈。



<P>首先,对于上海好还是新加坡好,我在此,不发表意见,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所追求的生活也不一样。先来谈你转的这几篇文章,不过,妹妹,要转别人的文章,请记住,不要擅自更改别人的文章哦。第一篇文章,不是叫什么。。月薪六千的白领生活。。。这篇文章叫。。。月薪六千的<FONT color=#dd2222 size=4>悲惨</FONT>生活,请问,你为何这篇文章只转载这么几句??短短几句,还要改了题目,以及擅自改别人的内容??可以给我们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吗??现在我把整篇文章贴在下面,并且附上URL,大家可以去看一下。<a href="http://news.qq.com/a/20040604/000263.htm" target="_blank" >http://news.qq.com/a/20040604/000263.htm</A>,<FONT color=#b34d9e size=4>也就是你所说的东方网正规报道,看看你到底删了那些内容,又改动的什么关键词,以至于整个意思和原文截然不同!!!!</FONT>

<P><B>            京城“负产阶级”感悟:月薪六千的悲惨生活</B></P>
<P>平面设计师小王是京城白领一族,月薪六千左右,按揭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和一辆捷达,房子和车的月供四千五,房好车靓,属于很时尚的“负产阶级”超前消费方式。近日不知何故,很少开车上下班,刚开始大伙以为他修车或验车什么的,后来发现他果真不开了,都好奇问他,他细细道来原委。

  买车肯定是缘于自身爱车,当然也是基于需求。在“直奔现代化生活”的口号诱惑下,父母为其作了首付,自己还月供。买车的初期,新鲜的不得了,经济上的细账也没留意,时间一久,这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油费、养路费、保险费、使用税是必须的开销,车位的月租费、年检费、日常保养费你也躲不掉,一般情形下,老三样(捷达富康桑塔纳)正常的费用是,每月平均一千三左右。我的月薪每月还完月供只剩一千五左右,几乎都被车用去。吃饭只好天天蹭父母以示孝顺,以前隔三差五撮饭、泡吧、看电影这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更何况,酒后也不能驾车。业余时间揽些私活挣点儿钱也都搭在车上了,可以说,是用熬夜熬出的骨髓油换汽油烧,老话是“马达一响,就来黄金万两”,现在是“马达一响,花掉黄金万两”才正确。“辛辛苦苦十几年,一下儿回到解放前”,这话用在我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行车难。行车难到什么份上?四环以里的三大环路,车流量之大,是标准的“无烟燃烧带”,每天成百上千吨燃料化为废气与您不离不弃。除了半夜基本都处于高峰期,半夜“大祸车”倾巢出动,其开法像游乐园的疯狂老鼠,让人不寒而栗。路是天天修日日改,对路况烂熟于心也是白搭。在路上,要避让的车辆“罄竹难书”。警车(包括公检法)、运钞车、救火车、救护车这些就不用说了;大客、大货为自身安全计你也得躲;牌号小的车、甲乙丙丁天干地支之类的,你也惹不起;和出租车抢道基本相当于和他抢钱;名车、跑车、越野车、火车让你抢道你也抢不过人家;发出各种怪叫的车不知它是救人还是奔丧,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躲闪……看看潘采夫的《柏油马路上的丛林法则》,你会知道,弱势车辆非你莫属。路是如此拥堵,收音机播放的倒是“一路畅通”,不如改为“一路不通”。

  行车难停车更难。虽说停车泊位的取消人人称道,可马路边儿越来越多的P(停车管理)让人笑不出来,与公厕取消收费后臭气与日俱增同理,你想放了这些P是不可能的,因为P不肯放你,给钱才行。车上随时备一大把零钱,假装是一大款随时给人发钱,每日的停车费肯定超过你从前坐班车的费用,不重视P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其结果是可怕的罚单降临——付更多的钱和罚分。

  没办法,我只好把车租了出去。上下班坐班车,有事打车,省时省力,结果,经济上扭亏为盈,生活上如鱼得水……

  小王这一番话,使几位摩拳擦掌的购车者当时就颓了。火热的生活难道就是生活的真实?看看我们历经了多少“热”吧,考学热,文学热,下海热,经商热,出国热,回扣热,钢琴热,第三者热,集邮热,炒股热,包二奶热……现在又兴起了轿车热,其实都是坑,“陷”你没商量。



</P>
<P><B></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6 3:44:06编辑过]

sizheng LV3

发表于 6-6-2004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P>1.转贴要注明出处。</P>
<P>2。不能擅自更改原贴的内容。</P>
<P>这是起码的道德问题。爱中国也不能这么个爱法。</P>
<P>至于你的高论,只能让我觉得,你肯定没出过国,至少没在国外生活过。不错,是有不少人在国外生活“悲惨”,可你怎么不问问这些人为什么不回去?宁可在国外悲惨地过日子也不要回国?为什么那么多偷渡的人拿出几万块到国外去打黑工?有这笔钱在国内不是可以生活得很好?现在在中国是有少数的暴富者,可是整体社会的生活水平那还是差的远了。更主要的是,没有制度的保障,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今天赚了钱就不晓得明天怎样。所以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的精英人才还是大部分在海外。这都是实话,虽然说实话往往是要挨骂的。</P>

阿杜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6-6-2004 13: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edboy LV5

发表于 6-6-2004 1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izheng</I>在2004-6-5 21:38:08的发言:</B>
<P>每当遇到redboy这类人我就忍不住要问(是真不明白):既然新加坡这么不好,样样不如中国,你还赖在这不走干什么?为什么不赶紧回中国去呢?你是被人绑架的吗?还是党派你在这儿做地下工作?没人拦着你回国吧?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你的言论只能说明两个字:虚伪!</P>
<P>我是热爱中国的。可是我最看不上那种一边拿着新加坡的奖学金或工资,一边又以大中国中心主义的心态骂这里这不好那不好,可是你让他回国他又不走,还千方百计地找工作,一次又一次地申请PR,你说这种人应该怎么说他?</P></DIV>
<P>我年底就要交了论文回中国!我才不屑于什么狗屁PR.</P>
<P>你不配跟我谈中国.</P>你是CHINABLUE的马甲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6 13:05:1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