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想念HOMETOWN -- 西安 (更新完毕)

2006-04-09 · 6057 阅读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h43" height="48"><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Life is an art without an eraser. It is a long journey and a race to run. So I am trying hard to keep forcus on the right track to catch the rainbow before evening falls.</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相信吗?我离开家-西安已经快要10年了。</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从96年六月自己揣着RMB1500决然然背着简单的行李就离开西安去闯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天地,选择了深圳这个没有冬天的城市,(中间有一年在上海的丽嘉酒店任职,到01年911那天刚好是去办理离职手续,在离开西安五年多后我又回到了深圳),这个我热爱的地方。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回家,十年里好像只回去过不到三次,每次都只停留几天。</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想想看,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就要10年了,刚好一个轮回。我之所以想发一个这样的帖子也是因为10年后的今天,或者说是10年后的另一个历程,我将去到一个更远的地方,一个压根就没有春秋冬的地方过我的接下来的10年20年和更久的生活。家,也真的是越来越遥远,快回不去了。。。</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2222dd" size="4">我记忆中的西安已经改变到太多太多,城墙也连起来了(以前是断的),四条大街也拓宽了,整个西大街也拆掉重建好了,钟楼鼓楼可以相望了。。。我还真的不太熟悉西安了,这个曾经我土生土长的地方。那么,就让我以想念的方式,新旧交替的思绪来回忆和介绍西安吧,那些个曾经落在记忆深处虽然支离破碎但却无法割去的痕迹,你记得,所以我也记得。。。</font></div></td></tr></tbody></table><br/><br/><br/><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4:47:33编辑过]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持续更新中)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持续更新中)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持续更新中)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持续更新中)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人在旅途,想念我的家乡 -- 西安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38 个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FONT size=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43 height=48>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4>西安简介</FONT></STRONG></DIV></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2><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height=5><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height=15>
<P><FONT size=4>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FONT>
<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FONT>
<P>
<P><FONT size=4>"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FONT></P>
<P><FONT size=4>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FONT></P>
<P><FONT size=4>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 ,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6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一致抗日的序幕。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军民以及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后来,中共中央又在延安领导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陕西留下了众多的重要革命遗迹和遗物。</FONT></P></TD></TR></TABLE></P>
<P><FONT size=3>听过秦腔吗?如果是第一此听,真会被吓着。演员使出全身气力,拼命的吼,声音能在八百里秦川间打十八个来回。</FONT></P>
<P><FONT size=3>老陕的性格也是如此,粗犷、率直、执拗、而又淳朴。刚刚热播完的《武林外传》里那个佟掌柜其实就是老陕的鲜明形象,她说的并不是什么汉中方言,而是正宗的西安话。</FONT></P>
<P><FONT size=3>西安话、西安城、加上西安人,成为了一幅三维的西安市区图。</FONT></P>
<P><FONT size=3>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地域狭长,由北向南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大地貌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FONT></P>
<P><FONT size=3>全省辖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延安7个省辖市,安康、商洛、榆林3个口地区和杨凌农业示范区,107个县、市、区,其中6个县级市、83个县、18个市辖区,总人口3618万。</FONT></P>
<P><FONT size=3>而西安是位于黄河西岸渭水平原的中部。在西安南侧的东西几百里间,是峰峦叠嶂逶迤相连的秦岭山脉。险峻挺拔号称为五岳之首的西岳华山,以温泉汤池而闻名天下的临潼骊山,四季葱绿而内藏珍稀的终南山,以及六月积雪不化堪称奇观的太白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古代长安,周围有渭水、铲水、灞水、涝水、沣水、高水、皂水、橘水8条河流,碧波荡漾,环绕其间,即所谓"八水绕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谠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FONT></P>
<P><FONT size=3>西安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及温带,其自然地理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陕北为黄土高原;关中为泾渭平原,人称为四塞之国、八百里秦川;陕南为秦巴山地。境内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上好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FONT></P></FONT>
<P><FONT size=3>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目前,西安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余张(星级饭店32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 级5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6家,一星级3家),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余万人次。从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满足了西安旅游观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评。</FONT></P>
<P><FONT size=3>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生活,西安的文化团体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FONT></P>
<P><FONT size=3>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FONT></P>
<P><FONT size=3>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航线。西安已与日本东京、大阪、福冈、名古屋、广岛、新泻、韩国汉城、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澳门实现直航。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西安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5条国道干线通过;全市拥有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多条,其中旅游专线9条。全市拥有出租车1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 </FONT></P>
<P><FONT size=4><FONT size=3>西安,神奇的旅游胜地!西安旅游,跨越时空看中国。来吧,美丽狮城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不到西安,不算真正到中国"!<br>(以上有关统计数字截止2000年底)</FONT> </FONT></P><br><br>秦始皇兵马俑图<br>秦始皇兵马俑图<br><br>八水绕长安<br><br><br>西安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舞剧<br>西安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舞剧<br>西安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舞剧<br><br><br>
6HFTQeau.jpg
zej4E8iv.jpg
hQ1wkFxc.jpg
mwHvcV1c.jpg
ETNjEmfg.jpg
z4S2rfDw.jpg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4>西安古都旅游区 - 陕博 &amp; 大雁塔</FONT></B></DIV></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给我一天,还你万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怎么样,这样的宣传口号够酷够大气吧。也难怪,</FONT><FONT size=4>陕西历史博物馆巍峨雄峙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西侧,是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63平方米。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馆。</FONT></P>
<P><FONT size=4>博物馆建筑吸取了唐代建筑雄浑博大,洗练酒脱的特色,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规模宏大,典雅凝重,古朴大方,体现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博物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管理,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文物资料,馆区厅室设有灵活控制的空调系统,多种功能的照明系统,严密的防火防盗系统,有专门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有6国语言同声传译系统,有电脑控制的图书馆和近万平方米设备先进的文物库房,各类设施功能完备。</FONT></P>
<P><FONT size=4>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临时陈列和专题陈列三大部分,展室面积11000平方米,展线长1500米。陈列文物3000多件,都是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大多为稀世珍品。特别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40幅唐墓壁画真品,构图精美,色彩绚丽,实为难得的艺术奇葩。基本陈列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为陕西地方史陈列厅,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部分,集中反映了从蓝田猿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西侧为专题陈列厅,主要展出陕西有特点的历史文化专题,如"丝绸之路"、耀州瓷展览等。东侧为历史文化展览厅,主要供中外文化交流,接待全国各省市的文化文物精品展览。</FONT></P>
<P><FONT size=4>整体参观最少需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3</FONT>个小时,门票RMB35元一人,如果各位想请导游解说的话,导游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100 </FONT>元不等。(注:门票和导游费为2006年截至四月的价格)</FONT></P>
<P><FONT color=#f76809>备注:</FONT><FONT size=4>从博物馆出来徒步西行二十分钟就可以到大雁塔(门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登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其之所以出名,缘由她是玄奘法师西行回来翻译佛经的地方,可别说你不知道玄奘是哪位呀!大雁塔的得名有三个传说:一是大雁塔的底坐呈大雁形;二是说唐僧在取经回来途中遇难差点饿死,是一只大雁叼食给他衔来食物救了他,他为了感谢这只大雁,故取名大雁塔;三是古代的和尚分吃素和吃荤的。一天,吃荤的和尚没有肉做饭了,仰天长叹,刚好此时有一排大雁经过,领头的一只大雁瞬时陨落在此处。全寺皆惊,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从此再不食肉,并建塔纪念。大雁塔声名外扬,只是游人如织喧嚣嘈杂,难免有损佛门圣地应有的清静;寺内建筑一应修缮翻新,也破坏了这千年古刹的真实。</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大雁塔广场(大慈恩寺),节假日和周末的时候12:00 / 14:00 /  16:00 /  18:00 /20:30 (夏季21:00)可以看喷泉表演,一定要看哦,太壮观了,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P>
<P align=left><a href="http://www.china-culture.com.cn/pictures/ww/zx/3/20010216001.gif"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china-culture.com.cn/pictures/ww/zx/3/20010216001.gif" align=left border=0></A><FONT size=4>实际上关于</FONT><FONT size=4>大雁塔的历史和典故应该为:它是坐落于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ONT></P><FONT size=4>
<P>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P>
<P><B><FONT color=#800080>说完大雁塔,要顺便讲讲小雁塔:</FONT></B> <IMG src="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astro/tourism/shannxi/images/991208207.gif"></P>
<P>在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P>
<P>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P>
<P>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P>
<P>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P></FONT>
<P><br></P>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43 height=48>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西安历史大事记</FONT></DIV></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2><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height=5><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height=15>
<P><FONT size=4>公元前110万年<br>(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在灞河两岸创造了人类文明。<br>公元前6000年<br>(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出现,半坡遗址完整保留。<br>公元前约2800年传说中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出现。<br>公元前1100年周族祖先后稷出现。<br>公元前1600年(商代)崇国和郝国建立<br>公元前1134年-前771年(西周)沣河两岸建立沣、镐两京。<br>公元前246年-前207年(秦)秦始皇定都咸阳,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r>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西汉) <br>刘邦定都长安,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古长安开始。<br>公元265年-317年(西晋)司马炎建西晋,定都长安。 <br>公元318年-329年(前赵)刘曜建前赵,定都长安。<br>公元351年-394年(前秦)符坚建前秦,定都长安。<br>公元535年-557年(西魏)宇文泰建西魏,定都长安。宇文觉建北周,定都长安。<br>公元581年-681年(隋)杨坚建隋,定都长安。<br>公元618年-907年(唐)李渊建唐,定都长安。唐太宗在位时,国力强盛,长安城人杰地灵,繁荣昌盛,史称"贞观之治"。<br>公元690年(唐)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长安即位。<br>公元629年(唐)玄奘自长安取道西域赴天竺(印度)取经。<br>公元631年(唐)日本第一次派使者入长安。<br>公元960年(宋)宋改城名为"永兴军城"。<br>公元1135年(金)金改城名为"京兆府"。<br>公元1369年(明)改为"西安府",西安之名自此开始。<br>公元1645年(清)在西安建立玄满城。<br>公元1936年12月12日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br>公元1935年-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建立延安革命根据地。<br>公元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br>公元1984年10月西安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br>公元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西安为内陆开放城市。<br></FONT></P></TD></TR></TABLE></P><br>秦始皇画像<br>汉武帝画像<br>张骞出使西域图<br>唐太宗画像<br>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br>
vlznJoG7.jpg
oVNezdK1.jpg
DK1Ewqpp.jpg
lQLiWDiP.jpg
QH1pFNB8.jpg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lm height=44>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4>西安古都旅游区 - 碑林</FONT></B></DIV></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2><FONT size=4></FONT></TD></TR>
<TR>
<TD><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class=content>
<P><FONT size=4>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北京、南京、洛阳、开封、 杭州共为我国六大古都。但是西安是六大古都中最古老、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时至今日,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古迹荟萃,帝都风韵犹存。 </FONT></P>
<P><FONT size=4>在西安古都旅游,一定要去看看碑林,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是我国碑石文物荟萃之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FONT></P>
<P><FONT size=4>碑林的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是从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开始的。到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在今碑林所在地,修建了放置碑石的房屋、廊、亭等,陈列和保护碑石,开始创建西安碑林。金、元、明、清曾对碑林作过修葺,并收集和补刻大量碑石,规模逐渐扩大。因碑石林立,清初始称碑林。</FONT><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碑林现收藏汉至清代碑志2300余件,陈列1000多件。现有7个陈列室、6个游廊和1个碑亭。碑志融政治、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如碑林中的《开成石经》共114石,两面刻字,计228面,共计65万余字,是保存我国古代重要文献的大型石质书库,被称为"世界最重的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大智三藏碑》等,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重要实物。碑林是我国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自汉至清,荟萃了历代名家手笔,真草隶篆,琳琅满目。久负盛名的,有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碑》等篆书碑;有汉代的《曹全碑》、史维则的《大智禅师碑》等隶书碑;有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草书《千字文》;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褚遂良的《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唐僧怀仁集晋王羲之字刻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楷书碑。此外,宋赵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贴》等也是稀有珍品。碑志上还刻有具有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绘画石刻。</FONT><FONT size=4></FONT></P></TD></TR></TABLE></P>
<P><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碑林的门票为RMB30</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参观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展出的碑体可件件都是珍品呀,“颜筋柳骨,颠张醉素”,如没人讲解你就只能是外行看个热闹了,导游费RM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元很值的。馆中的昭陵六骏石雕则更是价值连城,只可惜还有两块因为战乱至今流落在美国。对了,院内还有一座五星级的卫生间,厕所满大街都是,可五星级的不是哪都有的,所以不管你有无需要还是应该享受一把的,呵呵。</FONT></P><br><br><br><br>
9sJlnZLF.jpg
pvYDaVPG.jpg
XLF3CUNy.jpg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DIV align=right><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014.gif"></DIV></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1 width="99%" border=0>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1.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33cc>西安古都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height=17>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2.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临潼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3.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华山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4.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咸阳帝王陵墓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height=1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5.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6.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7.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8.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西汉三国"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9.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终南山旅游区</FONT></A></TD></TR>
<TR>
<TD bgColor=#f5f5f5>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tb_sqsy_lv10.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99>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区</FONT></A></TD></TR></TABLE></TD></TR></TABLE>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328.gif border=0>

<TR>
<TD width="25%"></TD>
<TD width="25%"> </TD>
<TD width="25%"> </TD>
<TD width="25%"> </TD></TR>
<TR>
<TD width="25%">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images/sxtb_sqsy_xs4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115.gif" border=0></A></DIV></TD>
<TD width="25%">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images/sxtb_sqsy_xs6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116.gif" border=0></A></DIV></TD>
<TD width="25%">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images/sxtb_sqsy_xs3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117.gif" border=0></A></DIV></TD>
<TD width="25%">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images/sxtb_sqsy_xs7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118.gif" border=0></A></DIV></TD></TR>
<TR>
<TD width="25%"> </TD>
<TD width="25%"> </TD>
<TD width="25%"> </TD>
<TD width="25%"> </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119.gif"></TD></TR>
<TR>
<TD>
<MARQUEE><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bt_sqsy_jptj1.htm" target="_blank" >东线旅游(观秦皇兵阵 揽华山风云)</A>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bt_sqsy_jptj2.htm" target="_blank" >西线旅游(拜法门佛祖 访青铜之乡)</A>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bt_sqsy_jptj3.htm" target="_blank" >南线旅游(探高祖基业 究诸葛谋略)</A>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bt_sqsy_jptj4.htm" target="_blank" >北线旅游(谒黄陵寻根 赴圣地求本)</A>  <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sxbt_sqsy_jptj5.htm" target="_blank" >中线旅游(赏文物精华 觅汉唐雄风)</A></MARQUEE></TD></TR>
<TR>
<TD height=2><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220.gif"></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width="100%"></TD></TR>
<TR>
<TD width="100%" background=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329.gif height=155>
<P>  陕西是一块充满着中华历史的古意,表现着东方之尊的神秘的土地。她的特色蕴涵在青山秀水之间,风土人情之内,文化品味之中。她已成淡化了王朝国都的历史,但依然气派不倒、风范依旧。她的韵味体现在纯粹的古乐里,凝重的方言中,节庆的社戏上,她常常令人想到夸父逐日的悲壮。正是这样,她才保持着自己崇尚精神、崇拜文化的生存理念。<BR>  站在历史和文化的坐标上,陕西实在是古朴神奇,令人魂牵梦萦之地。她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时至今日,每延清明、重阳、都会聚来万千海内外炎黄子孙隆重祭祀。对自己民族先祖几千年来如此无比崇敬且不忘,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少见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和文明自始至今都能绵延不断、世代相传而感到自豪。</P></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

<TR>
<TD height=2><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222.gif"></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background=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430.gif><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06/2810540223.gif" border=0></TD></TR>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2 width="95%" border=0>

<TR bgColor=#efefef>
<TD width="53%"><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黄河壶口瀑布 </FONT></A></TD>
<TD width="47%"><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秦始皇帝陵</FONT></A></TD></TR>
<TR bgColor=#efefef>
<TD width="53%"><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大雁塔与慈恩寺</FONT></A></TD>
<TD width="47%"><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乾陵</FONT></A></TD></TR>
<TR bgColor=#efefef>
<TD width="53%"><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华清池</FONT></A></TD>
<TD width="47%"><a href="http://www.huaxia.com/zjsx/c.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半坡博物馆</FONT></A></TD></TR></TABLE></TD></TR></TABLE>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老陕的面条情结</STRONG>
<DIV>
<P><FONT size=4>你相信吃面的人很多情吗?不信,你往下看。有人说:吃面其实很“多情”,与不同配料搭配即可成就迥然不同的味道,它象“随和的男人”,亦喜亦怒,情态异然,却终不改本色。 </FONT></P>
<P><FONT size=4> 也有人说:吃面也能品出文化。不信你再往下看。</FONT></P>
<P><FONT size=4>吃面也有吃面的文化。北方人重面之欣感,南方人重面之汤料,中国人重面之蒸煮,西方人重面之烘烤。此外,面食文化更表现在其中隐含的民族情结、节日风俗和人生礼仪。</FONT></P>
<P><FONT size=4>清明之鸟献花馍,去志春秋晋臣介子推;端午粽子,多说纪念战国楚臣屈原。家里添丁,分送“喜酒”和“汤饼之宴”自北间高洋开始。馒头传说诸葛亮七下南方祭水而发明。老人过寿吃长寿面,流传于唐代皇帝李隆基。宋时月饼与蘇式词一同馍,发于晋,与于回,而又成为大美食。春卷始于元代,青园为江南一代祭祖食清治。过桥米线有相夫苦记的美丽传说,天子游乐江南的诗情书卷。花馍有情,十二时蒸项圈馍,保佑儿女一生顺利。老人过寿蒸桃馍,好似是一颗向长辈敬献的孝心。老人离世时,遴廛要蒸一些包馍以祭奠,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挽在内,犹如一个句号。饺子有意,大年初一五更吃饺子,象微新更替财源滚滚。冬至节吃饺子,传说不会冻耳朵。民间又有“送行饺子迎风面”,寓意客人长来长往;“子系饽长寿面”预祝新娘早生贵子。</FONT></P>
<P><FONT size=4>陕西的“面食”文化从可已考证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陕西的这一片八百里平川上,不仅跨越了暖温带和寒温带,而且四周环绕了奇山绝峰,甚至还有一日历四季的独特地理环境!这使得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能够生长出世界上最多的粮食作物,除大米、小麦外,还有荞麦、莜麦、稷黍等世界上最珍贵的现代保健粮食作物,为面食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将面食推向了顶峰。无论是百姓家中的燃面(干拌), 还是宫廷流传下来,调制和吃法都非常考究的窝窝面,甚至还有民间和宫廷都非常看好的(biang) 面。都是从咱老祖宗那传承下来的吃法。来西安没有尝遍各种面食可算是白来了!西安不但有举世文明的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佣、有唐僧西天取回的经文存放在大雁塔、有盛唐遗留的古城墙和唐乐舞。更有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祖先给我们创造的另一奇迹:多情的“面食”文化。</FONT></P>
<P><FONT size=4>陕西的一般家庭主妇能做出十几种面食,那变化多样的面食是面的多情更是老婆的多情,任家中的大男人如何花心,如何挑嘴,如何见得场面,却都离不开老婆亲手烹制的一老碗面。你没听说过人家夸陕西男人懒吗:宁愿喋一老碗燃面,躺在太阳坡里晒暖暖,也不愿离家闯荡的说法。这难到不是陕西的大男人恋家的表现吗?这更能说明陕西的面食多情。</FONT></P>
<P><FONT size=4>曾经有位小妹妹送自己相恋了8年的情哥哥去上海工作。心中暗自失落,将自己比作陕西的大老碗,将上海的小美眉比喻成小瓷碗。这粗笨的大老碗,怎么看都比不上玲珑细腻的小瓷碗漂亮。这下可怎么能守得住哥哥的心呢。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哥哥的思念却与日俱增。他想念小妹妹的朴实,想念小妹妹的醇厚,更想念大老碗的痛快淋漓。让一个大男人每日捧着细小的瓷碗吃饭让他拘谨得怎么也不能习惯。终于将小妹妹也接去了上海,每日能吃上妹妹亲手烹制的一老碗面是他最幸福的事情。</FONT></P>
<P><FONT size=4>这看起来平常不过的面食,到了厨师手里,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且不说陕西有了名的礼馍、锅盔、馓子、石子饼、单说这做面的手法如拉、削 、拨、剔、捞、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多样。叫得上名的:羊肉泡馍、水盆、煮馍、粉汤羊血、葫芦头泡馍等都是先打成饼再烹制的。还有老乾州面、歧山哨子面、三原窝窝面、乾隆biang biang面、疙瘩面、裤带面、韭叶面、菠菜面、手擀面、刀削面、大块牛肉扯面、油泼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拌面、炒面、凉面、卤面都是制成面条在水中煮熟,捞出再加调料烹制的面食;麻食子、剔尖、猫耳朵、揪片、掐圪塔、老凹啥(乌鸦头)、鳖跳碍(崖)都是囫囵个连汤带面一锅出的吃法;更不要说这开胃爽口满街都是的方便小吃:姜水鱼鱼、包谷面搅团、荞面饸饹、冒羊血都是出了名的杂粮小吃。就连平常家中最常见的面皮子都被做得花样百出:有汉中的米面皮、回民的麻酱酿皮、陕鑫的、张军的、八母沟的擀面皮、还有更多口味的牛经酿皮、绿豆酿皮、粉皮等等。夏天吃凉的,冬天吃热的。样样不同。这面食的吃法可谓蒸煮煎炸焖煨炒拌,凡是您能想得到的,样样精绝。您能说,这样变化丰富,口味迥然、文化深远的面食养育的陕西人能不多情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赞美羊肉泡馍:“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FONT></P>
<P><FONT size=4>说到陕西的面食特色,得先说说这陕西的醋和辣子.</FONT></P>
<P><FONT size=4>陕西的面食特色就是酸、煎(烫)、辣;薄、精、光。吃面没有醋可不行。山西的老陈醋有名吧?再有名也没有陕西的苹果醋、小米醋味道好,酸香刺激、开胃提神,余味香甜。更不用说它的美容保健作用:软化血管、帮助消化。是延年益寿的佳品。据说刘罗锅随身携带的小壶里装的就是醋。这醋还让人变聪明呢!</FONT></P>
<P><FONT size=4>再说说这油泼辣子,陕西八大怪中就提到:油泼辣子一道菜!可别小看了这提味的辣子。有很多绝活在里面,味道区别也很大。从外表看,陕西的辣子人大多研磨得很细,油泼后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很多面食里比如最简单酸汤挂面、凉皮都靠这一勺的辣子油过足瘾头。你不信啊,那就来尝尝吧!好辣子香并不很辣,只是让人很上瘾,吃了还想吃!</FONT></P>
<P><FONT size=4>这泼辣子的绝活,第一油不能太热,防止把辣子烧糊。第二,辣子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进适量的花椒面。或其他调味品。第三,盐一定要多放,一来防止辣面烧糊,二来可以提味。第三,是烧油的时候可以将花椒、大料少许炸黑捞出,让窜鼻的香气留在油里。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招。泼辣子的油热了不行,温了也不可。所以热到8-9成时到入盛辣子的碗中,快速搅动以使所有的辣子面都被油炸到。油的份量要比辣子多,甚至可以多出1/3。就看你喜欢吃辣子还是喜欢吃辣子油了。下来是关键哦:油比辣子多,很快这细小的辣面就会被炸糊,这时一定要尽快滴进几滴香醋,本来即将平息的碗中再次沸腾起来。而且会冒出淡淡的青烟哦!不要小看这几滴醋,它使辣子和油的中合产生了一种芳香醇。可以迅速提升辣子的味道呢!</FONT></P>
<P><FONT size=4>介绍了醋和辣子,就已经将陕西面食的主要风格介绍给了大家。陕西的面虽然变化多样,但是总的来说,主要还是酸和辣为主。“Biang biang 面”讲究面的口感柔软,细腻、光滑,卤汁浓香。</FONT></P>
<P><FONT size=4>歧山面讲究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歧山面的肉臊子是一绝,一斤肉一斤醋的炖出,色泽鲜亮红润,酸香开味。</FONT></P>
<P><FONT size=4>老乾周面讲究的是一口留香,只一口面,盛入精致的小碗中,配以细小的肉丁,红萝卜丁,芹菜丁,或时令新鲜的蔬菜,还有鸡蛋摊成薄饼再切成细丝。汤中微酸,调入姜辣子(地方小吃:洋姜和红萝卜加辣子面炒成。)一口就开胃,却只吃一口面,汤就倒掉了这种吃法是不是很奢侈呢。据说是皇宫里传出来的。有人一次能吃30-40碗呢。</FONT></P>
<P><FONT size=4>还有三原的窝窝面,也是很排场的吃法。不同的是干拌着吃。一小窝面盛入小碗中,配料却非常丰富:肉沫、葱花、臊子、蒜泥。一样一小碟。这也是皇宫里传下了需要很多人伺候的吃法。三原有名的小吃还有:泡油羔泡发得比油羔还大。金线油塔:用猪油揣面擀薄再切丝,在手指上缠一圈,盘在笼屉中蒸出,上碟一抖,丝丝缕缕纤细如线。</FONT></P>
<P><FONT size=4>老娃啥(乌鸦头)是家中常见的吃法,做法简单,将面和好直接拨入沸水中,用筷子夹开,一块块好象老娃(乌鸦)的脑袋又象乌龟的头,所以也有地方叫它鳖跳捱(崖)。虽说是老百姓家中常见的吃法也被厨师们制作成精致的美味:面的煮法被换成了拨鱼,一个个光滑的小鱼挤在一口沙锅里,用高汤炖煮后可就不一般了:有鱼翅的、甲鱼的、鲶鱼的、乌鸡的、乳鸽的、羊肉的、排骨的,最普通的也是西红柿鸡蛋的。这样温暖的一锅可是招待亲朋好友的好吃法。很多外国人就非常喜爱这样的吃法。</FONT></P>
<P><FONT size=4>光顾着吃了,还有更有趣的传说跟面食有关。</FONT></P>
<P><FONT size=4>首先要跟大家说说倍受乾隆皇帝恩宠的biang biang 面! </FONT></P>
<P><FONT size=4>传说中乾隆皇帝在宫中胃口不爽,吃久了御膳房的精致菜肴可怎么变换也不能调起他的胃口,日渐消瘦终日烦闷,这下可愁坏了顶着脑袋揣着一条命的御厨们。这一日,负责采购的御厨在咸阳大街上老远就看见围了很多人,走近才见一高大的关中老汉,在表演揪面片。一辆简陋的加长了木橼的板车上,架着一口大锅和一筛子清洗了切成片的花白,锅里沸腾着、咕嘟着、热气直冒。只见老汉白发童颜声音洪亮,一边揪着面片一边吆喝着刹是好看——那腰带宽的面片飞向空中,准确地落在滋滋冒泡的那口大锅里。远远看去好象白龙飞舞,上天入地,又似蛟龙潜水。面在水中滚过一开后,一瓢凉水自天而降。那白生生的面立刻精亮起来。再看那冰清玉洁的花白雪片一样散落至锅中,飘起美玉一般的色泽。出锅的面片滑香如玉润,白皙似凝脂,入碗后青烟里摇曳起袅袅的灵气。只见那老汉将炖了腊脂肉的汤和着早已烹制好的佐料浇盖在上面。这爱吃荤的有那用了香料炸过熬到的肉末炸酱,肉香扑鼻;爱吃清淡的有红黄鲜明的西红柿鸡蛋卤;爱吃辣子的只需散少许生葱、辣面,浇一瓢烧煎的热油,将葱和调味一起滋滋地渗入面里。还有那贪味的将三样齐上就吆喝一声:三合!真是闻得开胃看得唾延。</FONT></P>
<P><FONT size=4>御厨立刻端了一碗去给乾隆皇帝,没想到,辣子窜,米醋酸一下就让乾隆胃口大开。连声称道。将老汉请进宫中表演。乾隆看得兴起,挥毫提下了只有陕西人才一眼就能看懂的“biang ”字。从此这揪面片就有了乾隆皇帝亲点的名:“biang biang面”。可你知道这字有多复杂吗?终有聪敏过人的编下了一段顺口溜,让咱陕西的娃娃也会写这“biang ”字了。</FONT></P>
<P><FONT size=4>你看:“一点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二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里面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子逛咸阳。”</FONT></P>
<P><FONT size=4>你说说,来了西安不吃上一老碗正宗的“biangbiang面”怎么能继承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呢!连乾隆皇帝都说好吃你敢说不好吃吗?黄河流域的面食可是造就了北方人的豪爽,不吃辣子你能体会到大男人的威风吗?不吃辣子你能称得上辣妹吗?</FONT></P>
<P><FONT size=4>你听听这民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老碗biangbiang面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这才叫做豪爽呢!</FONT></P>
<P><FONT size=4>据说咱老陕就是发了大财,走得再远都想念这一口老祖宗传下的面。可是这面一离开陕西任你怎么做都变了味道,据说跟水土有关。所以,说陕西人不爱出门也许正是离不开这很“多情”的面吧!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来轩辕皇帝陵祭主的游子吧!<br></P></FONT></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2:00:37编辑过]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lm height=44>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4>西安古都旅游区-大清真寺/钟楼/鼓楼</FONT></B></DIV></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2><FONT size=4></FONT></TD></TR>
<TR>
<TD><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class=content>
<P><FONT size=4>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街北隅的化觉巷内。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望,而且规模较大,故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P>
<P><FONT size=4>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清真大寺建成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清几次重修和护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清真寺前后分四个院落,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南北两边为仿古建筑的接待室。第二院是悬挂"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制牌坊矗立其间,碑阴镌刻有著名书法家米芾、董其昌的题字。第三院是敕赐殿,院中央是三层结构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楼。南北两厢是经堂、宫殿,里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汉文翻译的《古兰经》及珍贵字画等。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凤凰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厅房。南厅后有石碑廊,陈列着创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一真亭后有海棠形鱼池喷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进石门,走上广阔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大殿面阔7间,进深9间,面积约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作礼拜。殿内天棚藻井,有画600余幅,彩画图案不一,墙壁刻蔓草花纹,套刻古兰经,构图着色,均表现中国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和宗教彩画的特色。(图为大清真寺的壁画)</FONT></P></TD></TR></TABLE></FONT></P>
<P><IMG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3/SUNJIANBO198129202837734.jpg"></P><br><FONT size=4>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1740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一口大钟,用以击钟报时,故名钟楼。(右图为钟楼全景)</FONT>
<P><FONT size=4>钟楼基座为正方形,高8.5米,宽35.5米,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6米的券形门洞。由地坪至楼顶高36米。楼的整体为木质结构,上用深绿色琉璃覆盖,三重檐,四角攒顶,各层装饰斗拱。楼四周有回廊,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显得金碧辉煌。楼上的大圆金顶,高5米,外贴黄金箔,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解放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对钟楼进行重修,换配材料,重新彩绘,使这座具有民族形式的古代建筑显得庄严、瑰丽。</FONT></P>
<P><FONT size=4>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站交汇处,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代曾两次修葺。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P>
<P><FONT size=3>后记:“晨钟暮鼓”的习俗早就了以钟鼓楼为中心的城市布局。钟鼓楼广场位于城中心偏南的位置,由此处延伸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道路依次被称为东、南、西、北大街。鼓楼则在钟楼的西面。如果你赶得巧,可以碰上早晚穿着古装的兵士,晨敲钟暮击鼓的仪式。</FONT></P>
<P><FONT size=3>从古代开始,长安城的道路就是正南北、正东西布局的,标准的棋盘格子式的,而在唐朝时,这每个格子都有特定的名称,极易辨别方位。现代的西安城,仍旧延续着旧有的格局和古代的城门,除了东西南北门、东西南北稍门外,还有朱雀门、和平门等等。</FONT></P></FONT><IMG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2/ZEROZEN18194405734.jpg"><br>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9-4-2006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43 height=48>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继往开来-----明天的西安更辉煌</FONT></DIV></TD></TR>
<TR>
<TD bgColor=#cccccc height=2><FONT size=4></FONT></TD></TR>
<TR>
<TD height=5><FONT size=4><FONT size=4>
<P></FONT></P></FONT></TD></TR>
<TR>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height=15>
<P><FONT size=4>现在的西安,已经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余个。不仅有机械、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地质、化工、纺织、仪器、仪表和核工业等科研机构,而且全国唯一的钟表工业研究所和航天测控网的中枢神经-卫星测控中心也设在西安。每年都有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问世,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FONT></P>
<P><FONT size=4>近年来,凭借科技优势而建立起来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西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就综合科技实力而言,在中国各大城市中,西安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今日西安,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FONT></P>
<P><FONT size=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class=CicroUK10S5_7449_8491_xa_25_picinfo_nov002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size=4>
<P align=left>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部位于西安市区西南隅。始建于1991年,依托集中在西安南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距西安航空港40公里,距铁路客运站7公里,二环路横穿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9.1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1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内交通、通讯便利,国际互联网和西北首家保税仓库已投入使用,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完善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区内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立的管委会享有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目前已完成基础投资39.7亿元,设立各类企业2500多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节能技术及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一区五园\"的格局。1998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0亿元。1997年被批准成为全国八个国际企业孵化器以及中国首批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开放的四个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宽松的投资环境及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吸引了彩虹股份、长岭集团、圣方科技、西飞国际等较有影响的大企业将其总部迁入,而且吸引了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德国罗伯特·博式公司、美国MEMC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加拿大北方电气公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集团公司和厂商来此投资建厂。?</FONT></P></TD></TR></TABLE></P></FONT></TD></TR></TABLE><br><br><br><br><br><br>
i0es0uOS.jpg
f8x8Gs4X.jpg
OiSOjaV2.jpg
1234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