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出门到西单赴同学的约会。
西单人真多啊!乌泱乌泱的。人声车声吵得要命,在新加坡呆时间久了,回来可真不适应,头都有些疼。
西单也是大工地,好多区域被圈起来盖房。
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家川菜馆。进去一看店面很大,装潢精致,环境优雅,感觉真舒服啊!
见到了几个阔别多年的老同学。大家居然没怎么变!毕业十多年了,当年的好友现在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不过话匣子打开后,我们就发现大家都不再有当年那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气魄了。话题集中在房子、票子、孩子、位子上。
想当年大家都拼命往三甲医院钻,而现在,在座的四个人里,留在著名大医院的那位显得最疲惫,更别提另一位原定要来的协和医院的朋友还被临时抓去值班了。
大医院病人多工作量大,她们不仅休不了应有的假期,连下夜班都走不了,精力、体力长期透支。学术压力也特别大,在那些医院里博士甚至博士后都一抓一大把,硕士算是基本学历,偶有几个本科生无不勤奋学习,大家差不多都要拿到博士才能踏实地喘口气。
相比这些付出,她们的收入却差强人意。医生的收入虽然在社会上算比较高的,却远不如国外的医生那么好,和他们的付出更是不成比例。
而另外两位在区级医院和职工医院的朋友则要轻松、滋润得多。收入差距不很大,工作量却小不少。学术压力也小,而且已经开始用轻松的口吻讨论提副高的问题了。在大医院的那位没这么好命,她上面还压着几拨儿,医院的名额又很有限,她只怕还要奋斗几年。
现在回想起当年工作分配的情景,那些没能留在三甲大医院的同学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不过说到底,医生,至少是女医生的收入都很不理想。(我没和男同学们联系,了解不多,不过估计不会太乐观。他们也就提职快一点。我已知有两个男生都已做一年副高了。)她们住的都是先生的房子,又小又旧。说到买房子,异口同声地说"太贵!"并且抱怨外地有钱人太多,把北京的房价都抬起来了。
唉,我再次庆幸自已早早脱离了这行。当初离开医院主要是因为心太软,看不得人生病,更看不得人死亡,可医院哪有不死人的?我对那些病人和家属的痛苦都感同身受,工作两年,心情一直很压抑,觉得人太脆弱了。后来就跳出来下海从商,虽然也不是很喜欢,但至少挣的钱买了一套房,一辆车。因祸得福啊!
大家畅快地聊了四个小时,有人要去值夜班,不得不分手了。水足饭饱一结帐,才知道有鱼有肉的满满一桌,才两百出头!同样的东西在新加坡40新元可拿不下,更别提那装修别致的小包间,周到细心的服务和美味可口的菜肴了。还是祖国好啊!
和朋友分手,我决定去西单图书大厦看看,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地儿大,书多,品种全。刚进门我就后悔了,人那叫一个多啊!我完全是掉进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走到哪儿都和别人心连心——个个儿挤得前心贴后心。
当机立断,马上撤退!以后节假日不能来这儿。
有那么多人爱学习,中国有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