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50 个

穿越三国 LV6

发表于 20-2-2012 2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三国 于 20-2-2012 21:43 编辑
JJ00 发表于 18-2-2012 23:48
trespasser 每周20元~~估计在学校属于最低收入了吧~~  发表于 4 分钟前

您说的是:我家庭收入在学校里算 ...

这个trespasser讲话严重词不达意

点评

不要紧的,人家是无意的,倒是我自己,过敏了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012 21:33

老鼠爱小米 LV9

发表于 20-2-2012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牛奶们,打住吧。说得太多牛奶了。
都说了不说牛奶了,还说!

JJ00 LV10

发表于 20-2-2012 2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bb 我家10元,每星期零用钱,中二。学校在家楼下,不过马路。  发表于 1 小时前
哇,你家的更加省呐.
我也希望学校就在家楼下,可是RGS旁边没有组屋,都是精贵的,买不起...

寂寞有害 LV5

发表于 20-2-2012 2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很晕了,在教育版和宝宝版里,觉得我这样养孩子颇为正常,到了这里怎么感觉不在同一个时代了。我就想问问如果孩子学上一种乐器,比如最普通的钢琴,中级一个月就要多少钱了,加上上学,坐车,零花500块能够真的偷笑了。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21-2-2012 0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有害 发表于 20-2-2012 23:22
我真的很晕了,在教育版和宝宝版里,觉得我这样养孩子颇为正常,到了这里怎么感觉不在同一个时代了。我就想 ...

不是不同时代。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中产有中产的养法。
月入五千,住共管公寓,家里九口人是如何生活?人家应该有自己的办法,也许是有积蓄,也许家里有别的资产,也许很节省。也许也许。可能性很多。
总之我是相信有这样的事的。




点评

国人来这里的条件都是很不错的,新加坡人看了其实心里是不舒服的。大家低调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2-2012 09:44
一点不错。很多人阴谋论的心理比较严重。其实,穷人是大多数。可能穷人买了个EC,剩下的就节省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2-2012 09:42

sunup LV11

发表于 21-2-2012 07: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孩子K1,读半天的私人幼儿园8:30-1点,一个月剪掉$150的津贴费是$740,我本人已入公民。这所学校全天是$1250,还有学围棋,学钢琴。

冥王星1234 LV11

发表于 21-2-2012 0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WAYNEWEI 发表于 21-2-2012 02:06
不是不同时代。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中产有中产的养法。
月入五千,住共管公寓,家里九口人是如何生活? ...

就是嘛,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差别而以。而且这个所谓的生活质量也是完全看自己的内心的。有的人锦衣玉食还不满足,有的人粗茶淡饭也觉得很幸福。只要能吃饱,就可以生存了。其他的所谓必需品都是看个人要求了。难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存在?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什么算一算养个孩子的成本要几百万,结个婚的成本要几百万的。是不是普通人就不要结婚生子了?

good99 LV7

发表于 21-2-2012 09: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有害 发表于 20-2-2012 23:22
我真的很晕了,在教育版和宝宝版里,觉得我这样养孩子颇为正常,到了这里怎么感觉不在同一个时代了。我就想 ...

现在讨论的是
1,新加坡人(本土的,外来的不算)
2,多个孩子(不是本土的,超过3个的也不多)
所以,你没有必要把你的想法、哪怕是所谓教育版、宝宝版的想法办来吧?那就牛头对不上。。。。
从人家的角度、条件来想问题,那么,那种可能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其实,即使在中国,很多小孩的教育也就是那样。学习一般的孩子哪会去学那么多

若雷 LV10

发表于 21-2-2012 10:2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J00 发表于 18-2-2012 23:20
养个孩子,没有所说的这么贵吧?
我孩子中二,每周的零花是20元新币而已啊,每月手机费是15元。
自己开车接 ...

中学生每周20元,不够每天吃两餐吧?难道有带食物去学校?

LV15

发表于 21-2-2012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有害 发表于 20-2-2012 23:22
我真的很晕了,在教育版和宝宝版里,觉得我这样养孩子颇为正常,到了这里怎么感觉不在同一个时代了。我就想 ...

JJ记不记得你以前在子女教育发过一个帖,好象说你的邻居因为孩子中学考上快捷班就很高兴,甚至不知华中为何物的。

大部分新移民都受过不错的教育和有不错的工作,接触到的本地人以同事圈子里有类似教育程度的居多,所以很难知道和自己完全不同圈子里人的生活。

我因为是家庭妇女,平时来往的很多本地的主妇(不是那种受过高等教育为了孩子才不工作的主妇,很多小学甚至都没有读完),偶尔也和老公一起混RC和学校的义工,接触到很多比较中低层(不是指收入,里面蛮多人是小老板,开豪车呢,是说教育程度)的家庭,大多数家里的孩子是什么兴趣班都不上的。
学乐器?老公的一个打太极的师姐(她家开中药参茸行的,最小的闺女大我儿子一岁)说:“干嘛要花钱出去学乐器。学校的CCA就很好啊,有老师免费教的。”更别说还去打听名师。
补习,他们自己也很难断定老师好坏,大多扔在组屋楼下补习中心里,一个月六十。或者干脆由孩子去。我的邻居每次跟我说:“哎呀,逼他读书也没用,等他大了开窍了自己知道要读书就会去读的。”其实她家小的那个很聪明,运动也好,如果放在版里这些爸爸妈妈手上,绝对是DSA就能名校的,现在只是学校第二好班的中等学生,估计武中都有点危险。

哎,说那么多,真的,世界因为多样性才有趣的,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