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47 个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这以后,我们每月交二百多元的保险费,每年收到一张报告单。报告单上充满莫名其妙的数字和艰深晦涩的金融用语。看不懂,随手放在一边。反正那笔钱已经板上钉钉,跑不了,擎等着它们在保险公司里翻跟斗向上窜吧。<BR>    四年以后,我们放进保险公司的钱已经有一万二千元了,我的英文也有了点长进。收到了新的报告单,我破例浏览了一遍。惊异地发现,我的总数积累只有三千元,丈夫的连两千元都不到,而到退休时我们可以得到的钱数为零。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涨大,意识到那个姓林的有诈。我立即驱车到保险公司要求解释。那位讲蹩脚中文的林职员早已离开。另一位职员倒是很耐心地作了解释:“头两年的钱不算在退休金内,大部分作为手续费和推销员的佣金(合着全白交了!)。从第三年开始,保险计划开始运行,要扣除运作费用、税钱、生命保险费用,加上银行利率极低,再加上你们参加计划时岁数已大,生命保险费很高,你丈夫不是还吸烟吗?收费更高(该死的烟鬼!),所以你们的退休金积累只能呈递减趋势,到二零零几年你们退休时是一分钱也拿不到的。”我争辩:“这与姓林的推销员说的完全相反。”她说:“看来林确实没有给你们讲清楚,但是他已经不在我们这里工作了,而你们在合同上是签了字的。”“但是林推销保险时是代表你们公司的,他误导我们参加保险,是你们公司的责任。我要退出保险。”她说:“可以,但是按照合同,你们只能拿回现有钱数的百分之六十。”算一算,只能拿回三千多元。亏大发了,不能这样罢休。<BR>    我先找了几个洋人朋友讨论对策,他们土生土长,对社会种种必有经验。没想到他们都有一番和保险公司打交道的惨痛教训,或被推销员似是而非的游说所误导,或被艰深晦涩的专业用语所迷乱,都损失过一大笔钱。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打官司,他们说打官司很麻烦,又消耗精力,又浪费钱财,还很难打赢,因为当初是你自愿参加还签了名的。和他们的谈话收获不大,我不相信天下就没个说理的地方了。我自己想办法。<BR>    澳洲有一个机构叫法律援助署,专门帮助低薪者免费打官司。那里的律师都是专业的,他们在工作之余抽出一两天,在法律援助署义务工作。一位法律援助署的律师一边听我的诉说,一边在纸上列出一个提纲。她说:“首先给保险公司写一封信,然后根据保险公司的反应再做决策。信应该这么写,”她给我看她写的提纲,大一二三四,小1234,大ABCD,小abcd,密密麻麻写了三大片东西。她一条一条讲给我听:“首先提出你的要求,退出保险,索赔全部保险费;然后陈述理由,推销员怎么说,事实上怎么运作,比如他说利率不变,而事实上利率随金融市场的变化降低了百分之十二。又如,说生命保险不用付钱,结果几乎所有的钱都付了生命保险等等;还有签合同时的主客观情况,比如推销员对保险政策似是而非的解释,我们对保险的无知和英语水平低下等等。”那几页纸本身已经是成形的法律信件,到底是律师,一封信写出来,的确是无懈可击。<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ONT size=4>保险上当<BR>  <BR>  <BR>    澳洲保险公司多如牛毛,差不多每个星期至少收到一个推销保险的电话,推销员礼貌而固执,一口气说下去,不给你拒绝的机会。和保险公司打交道需要十分小心。说准确点,和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打交道需要十二万分的小心。来澳洲不久我就上了他们一个大当。<BR>    一次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自称林先生的男人讲着蹩脚的国语说,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保险公司的职员。他要给我们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计划,可以使我们后半辈子受益无穷。受了几个“非常”的诱惑,我们答应了那个人家访的请求。<BR>    这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拿着一个计算器,敲敲打打,确实给我们敲打出一个美好的明天:“如果你和丈夫在我的公司买退休保险,每年各付一千五百元,到你们退休时每人可以得到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二元另四毛二分钱的退休金。”他许诺,按当时的利息千分之十七往上滚,永远不变,也不需缴税。“想想看,比起存在银行里,获利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而且任何时候你们想用钱,可以随时退出保险,拿回全部投资。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那时候还没见过三百块以上的澳洲钱,更没敢把几十万元和自己联系过,听说这么一大笔钱喜出望外,欣然命笔。填写了一系列表格后林先生又说:“你们为什么不同时加入生命保险,不用再多付一分钱。如果你们任何人意外死亡,可以得到十万元的保险赔偿。你们岁数不小了,孩子都不大,应该提早为他们的生活做好安排。是不是呀?”我们虽然不想用自己的命去换那点钱,但是他说的有道理,人有旦夕祸福,万一哪天有个三长两短,身后总算留下点什么。于是虽不欣然还是命笔。几天后老林寄来了协议合同,我们签了字。<BR>    这以后,我们每月交二</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我把律师的提纲添枝加叶,写成五大片纸的一封长信,寄给了保险公司。几天后我接到了他们的电话,要求面谈。亲自上门来的是一位部门经理,五十多岁,一举一动都是很有教养的,也很有威严。他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你们要求退回所有的投资是不可能的。”我不让步:“这整个是一个错误,我是在对保险政策一无所知以及被你们的职员误导的情况下参加保险的,责任在你们不在我。如果你们不退,我将诉诸法律。”他微微一笑:“请便。可是请你注意,我们是一个大公司,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有自己的专业律师团,他们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打官司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如果你输了,你要付给我们大笔律师费。你好好考虑一下这么做值得不值得。”想以大公司的势力阻止我诉诸法律?既是这样,我也就不客气了。我说:“和你再谈下去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一,我要直接和你们的总裁对话。第二,我要将此事在悉尼晨锋报上披露,同时写稿给所有的中国报纸。第三,我不怕损失时间、精力、钱财,只要讨一个公正。法庭上见。”见我的态度强硬,他坐不住了:“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很快给你回音。”<BR>    很快保险公司又请我去谈话。秘书把我引到一个单间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客气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说他是总经理。他说:“我们承认林先生在工作上有些问题,但是他已经走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这对你打官司造成一定的困难。我想我们双方都希望在法庭外圆满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提出一个解决办法,看你是否愿意接受:我们退回你和你丈夫的全部生命保险费。这笔钱做为你们的退休金还放在保险公司,也算是你们的投资,所得利润还是高于存银行。如果你一定要现在取出也是可以的,但是损失太大。请你好好考虑一下,给我们答复。”<BR>    我意识到这是保险公司作出的最大让步了。法律援助署的律师和朋友们也都说,这个结果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可以接受。我再次去保险公司签署合同,他们似乎大大松了一口气,格外热情和认真地给我解释政策和条文,看来他们很怕打官司。<BR>    算一算输家还是我,头两年放进去的钱打了水漂。其余的钱保险公司用来投资,获取利润,分到我碗里的只是蝇头微利。第二年报告单又来了,我注意到,在报告单的最后面有一行非常小的字:到二零零七年你退休时可得七千九百六十一元,按照百分之五的通涨率算,相当于现在的四千七百七十元。瞧,取也罢,存也罢,输家永远是老百姓。三十万元的保险梦彻底化为泡影。<BR>    说了这么半天并不表示我反对参加保险。在澳洲生活了十几年,早已认识到各种保险的重要性。我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健康、财产、汽车、事故……甚至孩子出外旅游,都要先为他们买个保险。不同的是,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一,仔细地挑选有信誉的保险公司。第二,对推销员的花言巧语保持高度冷静和警惕。第三,在签署任何协议之前吃透政策。<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海关情与法<BR>  <BR>  <BR>    在澳洲我早已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如数纳税,开车不超速,过马路等红绿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纸等。但是那次,从中国探亲后回到澳洲时,在海关却惹了麻烦,是因为携带的物品。<BR>    那是第二次进入澳洲海关,第一次进关是来澳洲留学时,箱子里塞满了衣服被褥、牙刷毛巾,还嫌带的不够, 哪有闲心带其它东西?这第二次就不同了。<BR>    下飞机前,每人需要填一张申报单:“你有否携带下列违禁物品:食物、植物、种子、石头、木制品?”还伴以照片加强理解。我心中一惊:我那沉甸甸的箱子里面充斥着上述违禁物,有老爹送给我的在他手心中运转了一辈子,已经发紫发亮的两颗核桃,有我老娘割舍的一块她心爱的假山石,有我在贵州黄果树从老乡手里为儿子购买的一枝形象拙朴的飞鸟根雕,有我姐姐带给我女儿的一包她从未品尝过的北京特产金糕条,最后还有临行时妹妹硬塞进箱子的一只软金属包装的德州大扒鸡,说是让外甥们尝尝肯德鸡以外的国鸡味道。这些凝聚着亲人心意的东西我怎忍心上缴,然后由那些大鼻子无情销毁?<BR>    听说过海关时是抽查行李,但愿我能蒙混过关。在“隐瞒上述物品者处以两千元以上罚款”的字样旁,我白纸黑字写下了“无”。<BR>    一切希望在海关破碎了,检察官对那些高鼻子,蓝眼睛一挥手就放行。而黑头发黄面孔一个个被留下来,箱子翻个底朝天,甚至对空箱子还敲敲打打看有否夹带。心里愤愤不平,暗骂,种族歧视。反过来又想,也是无奈,这些年大量贩运毒品案都是亚洲人所为,海关不得不象篦虱子一样,对黄面孔们一个个小心求证。<BR>    让我暗暗叫苦的是我面对的检察官是一个华人。与政府各部门的华人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华人对自己的同胞是最不留情的。果然,核桃扒鸡石头树根等旋即摆了一桌子。华人检察官拿起我的申报单,严厉地说:“你自己大声念一念上面的违禁品条款。”这不是让我自打耳光吗?我咬住嘴唇不吭声。他说:“如果你不懂英文,上面的图片总看得懂吧!”我仍是死鱼不开口,我知道理亏,有什么好说的呢?仿佛抓住了一条大鱼儿,他叫来了值班上司,向他展示一桌战利品。我只觉得心在下沉,这下全完了,家人的爱心连同“两千元以上”。<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说具体点吧。我们曾在沃可路斯(巨富居住区)一个富人家干活。六十多平米的大厅加厨房厕所,足足干了一天。做完之后富人验收,四下巡视一番:“嗯,很漂亮。”要说干活,马克是没的挑,他干了几十年,据说在澳洲是此行业第一把手。富人说:“我的支票本在商店,你改天到商店来取吧,你家在哪?莱卡?正好,我在那附近有一个商店。”第二天我们到了他的商店,富人打开支票本,拿笔的手却迟迟不落,说:“马克,我发现厨房的地面上还有一些划痕。”厨房是我做的,我敢保证做得绝对完美,象镜面一样明亮。马克还跪地爬行,一寸一寸地检查过。马克没有争辩,按照他的原则:“对这些杂种就得顺毛捋。”马克顺着说:“没问题,我这就去把它搞好。”富人一挥手:“不用了,你给我一些保护剂,我自己搞搞吧。钱嘛,我就少付一百块。”这家伙开了好几家皮草商店,家财万贯,还这样淄珠计较,我都替他不好意思。可是马克诺诺应承,急急忙忙送去一桶保护剂(可不便宜哪),委委屈屈接过少了一百元的支票。出了门,我怨马克:“你为什么不能说不行,事先定好的价格不能变?”马克突然冲我发起火来,嚷道:“我能说什么?说了管什么用?你干了多少年,我干了多少年?二十多年啦!我知道这些人比了解自己身上的虱子还清楚。”<BR>    这还不过是小抠。比起另一类富人,这种略施小计,坑点小钱的主,也还算容忍得过去。遇到那种大抠,明火执仗,犯混耍无赖的家伙,你更是一点辙也没有。<BR>    我们在克瑞比里(也是巨富居住区)干过一个豪华之家,面对海湾的一溜玻璃墙与悉尼大铁桥和悉尼歌剧院隔海相望。我们做的大厅连过道楼梯有一百多平米,干了两天。男主人在家,不时跟马克聊两句。活干完了,男主人说支票本在太太手里,明天来取吧。第二天取支票的路上,想到即将到手的钱,马克的心情特别晴朗,话多了起来:“嗯,这家人非常nice,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卖冰激凌的,在全澳洲有好多家连锁店。”卖冰激凌也能卖出大富翁?我想,其中必有过人智慧。马克按捺不住喜悦,第一次向我透露了他的商业机密:“你知道这次我能拿到多少钱?一千元!”我哼了一下,心说马克你也够黑的,我每天只能拿到五十元,被你剥削了多少剩余价值?到了富人家,男人来开门,闪烁其辞,说:“我妻子有话跟你们说。”就不见了。一会儿女人下楼了,脸色冷冰冰的:“你们的活干完了?”马克说:“干完了。”女人眉毛一扬:“这样也算是做过了?这样的活我的清洁工就能做,连我自己都能做。我为什么要花上千元做几十元清洁工做的工作?”马克被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惊呆了,竟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半天他说:“所有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女人指着门口和楼梯口经常走路已经磨损的砖说:“这些地方你根本没做。”马克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过来,还在结巴着,我早已看不过眼了。虽然我与马克总是存在着劳资矛盾,但是这一回我心里确实同情他,并且骂了他不也就是骂了我吗。马克的原则是顾客说什么都是对的,他能忍,我是不能忍的,按照澳洲的土话说,“never take the shit”(绝不接屎盆子)。她不讲理我也就不客气了,我争辩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地面磨损的地方不是我们的工作,除非你另找人全部换新的。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去做美容只能保护你的皮肤减缓老化,但是去不掉满脸的褶子,除非你去拉皮。”满脸褶子的女人轻蔑地打量了我一眼:“你是谁,我不跟你说话,我只跟马克打交道。马克,这笔钱我不能付。”我正要跳脚发泼,马克扯住了我,恭恭敬敬地对女人说:“既然你不满意,这个工作我就不收钱了,希望你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个马克也太熊了,他平时骂这些富人骂得山响,但是在富人面前总是彬彬有礼象个绅士。<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致富之道<BR>  <BR>  <BR>    曾见报纸上一篇文章,煞有介事地介绍怎样成为百万富翁。读了下来,竟都是些委委琐琐的窍门,比如收到水电等帐单,在它指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再交钱,可以多出一两分利息;买没牌的商品比买有牌的同类商品,可以省毛把钱;帐户上永远保持一定数量的金额,可以免却每月两块钱的管理费……敢情富人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抠出来的。如此说来,我这一辈子是没有希望成为富翁的。我花钱大手大脚,买东西随心所欲。只要手里有钱,上街一趟准是花得精光,好象不这样就对不起这趟出行。带回来的那些大包小包,每每遭女儿点评:“又买回一堆垃圾。”不仅买东西没计划,还有好吃懒做的恶习,这里“懒做”要做狭义理解:懒得做饭。晚上六七点钟,丈夫干活回来,见厨房黑洞洞的,没有炊火,准是那句话:“出去吃饭吧。”于是皆大欢喜,杀到一个饭馆,造掉两个星期的伙食费。反正收入不多,花完了算。丈夫也是一个只管挣钱,不管理财的主。他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花,结果是常常稍不留神,信用卡上就亏空几千块。<BR>    话说回来,试想我改掉一切“恶习”,三分五分,一毛两毛地攒钱,就算一年能攒出五百块钱,,十年五千,百年才五万。百万富翁?来世再见吧。所以我根本不相信报纸上的致富诀窍,富人定有富人的本事,没有那个聪明头脑,没有那个才能胆略,你甭想赚大钱。可是当我真正和富人打起交道来,我相信了:抠门至少是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小抠还是大抠,是抠自己还是抠别人。<BR>    有一段时间我跟着老板马克干活。马克只有一个工人,就是我。他的职业称呼在澳洲叫做“自我雇佣者”,忙不过来时也雇个把工人。马克的工作是清洁和保护人家室内外的地砖。他不是富人,最多是小康,有个一般的房子,一般的车子,一般的老婆,一般的狗,如此而已。但是他是替真正的富人干活的。这些年有钱人家地面流行的不是地毯,不是地板,不是瓷砖,而是一英尺见方的深红、浅粉、橘黄的陶砖,来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后来澳洲也制造起来。我们的工作地点都在东区北区依山傍海的奢华住宅里,雇主们不是政治巨头就是商业大亨,不是著名画家作家,就是影视明星。我喜欢这个工作,长见识。趁没人时满屋转转(有的家里有摄像监视机,马克总要事先警告我,不要乱说乱动),体察一下有钱人的生活方式、爱好品味,光是他们墙上挂的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布莱特&amp;#8226;怀特利或乔埃&amp;#8226;里斯特们的真迹,就够我这个爱画画的人欣赏一阵了。雇主们各有脾气,有的友好有的傲慢,有的随和有的挑剔,但是大多数人不讨价不还价,钱也付得痛快。只有一种人难对付--富商,最抠门。当然用毛老人家任何人群都分左中右的比例来看,百分之九十五的商人比另外百分之五好一点,不幸的是我们常常碰到那百分之五。<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太阳渐渐偏西,我扶老太在客厅里走了几圈,活动一下腿脚。她已经平静下来,面对事实,不管六十块钱一个月还是六十块钱一天,她得有人伺候,得有人和她说话,得有人陪她打发寂寞时光。厚实的窗帘把客厅遮挡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阳光的空间冷冰冰,死沉沉。儿媳妇有令,为了安全起见,临街的窗帘不得打开。老太走到窗边,让我给她搬把椅子坐下,掀起窗帘的一角向外张望。“你帮我看着,她回来赶紧告诉我。”街上没有行人,偶尔有一辆车驰过。这是一条幽静的小街,静得简直没有生气。终于街对面有一个人走过去了,老太兴奋地喊道:“人,人,有一个人!”倒象是活见了鬼。她眨巴着浑浊的老眼:“是不是番鬼佬?是男的还是女的?”人都走出老远,她还在喋喋追问那人穿什么衣服多大岁数,我从那人头发的颜色一直描述到鞋子的式样。全说完了,老太满意地点头,又接着叹息:“一天到晚见不到人。在香港,我们那条街人挤人,街上的人都认识我,见面就叫我‘阿珠婆’,早上和一群老太婆饮茶,晚上打麻将,好热闹呀。”<BR>  每天黄昏的这点娱乐活动让我实在于心不忍,我说:“你为什么不回香港去,和女儿住在一起?要不然就去老人院,这里有中国人的老人院,条件可好了。在哪儿都比这里强。”老太慢慢地摇头:“丈夫死了,哪有不跟儿子住的道理?去老人院,人家要笑话儿子不孝顺。唉,千不该,万不该,怨我不该老不死。”暮色已经笼罩小街,屋里更黑了。我服侍老太上了当天最后一次厕所,把她安顿在床上。她抓住我的手千叮万嘱:“明天一定要早点来啊,早点来。”我顺口答应着,心里知道即使早来也没有用。<BR>  老太到底还是进了老人院,儿媳妇坚持要送,儿子也没办法,老太太只能听凭摆布。我的工作结束了,临走老太说:“别忘了来看我呀,是一家番鬼佬的老人院,作孽呀!”<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光是那客厅就有六十平米,水晶大吊灯。米色意大利真皮沙发,黑色纹路大理石茶几,全套音响设备。客厅的一角还有一个小酒吧,酒柜里摆满名贵洋酒,十几瓶大肚缩脖的XO放在显著位置上,24K金装璜的金王马爹利摆在正中间,金光闪闪。“有什么福?你看我的手,”老太伸出皱巴巴的手,五个指头每个指节都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着。“干活干的。十六岁出嫁,要插秧割稻,收了工还要给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做饭。伺候公婆小叔小姑吃饱了,我才能吃。后来跟老公到香港,老公给人送货,省吃俭用开了个工厂。我一天也没闲过,到七十五岁还在工厂干活。”<BR>  “你老公那么有钱,你还要做工?”<BR>  “做哇,洗瓶子。洗一个瓶子两个仙,自己洗一个,就省了一份钱。一辈子没享过福哇。”老太淡淡地说,无悲无怨。“老公死了后,财产都分给儿女,我什么都没有。”老太闭上眼睛,把一切纷繁排除视线。<BR>  吃午饭。我从冰箱里拿出给老太留的饭菜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一碗饭上面有两个肉丸,几片菜叶。“这么点菜,够吃吗?”<BR>  “够了,够了。吃什么都可以。”吃了两口,她放下碗,“她不会做饭,没有味道。你给我看看冰箱里有什么东西?”冰箱里有几盒红红绿绿的熟菜,我一盒一盒打开,白斩鸡、青椒炒牛肉、冬菇虾仁,她伸着脖子一个个看过,咽了一口唾沫,摆摆手叫我收起来。“上面有什么?”她指指冰冻箱。我又一样一样拿出来让她过目。冻肉冻鸡,还有两条特大的左口鱼。<BR>  “这个鱼可好吃,清蒸。我在香港天天吃鱼。”<BR>  “那我现在给你做。”<BR>  “不行,不行,是她的。”她急忙摆手,“你明天给我买一条这样的鱼来。”她从怀里贴身处摸出一个小包,抖出几个钢蹦儿,总共不到四块钱。<BR>  “这点钱够买什么?”<BR>  老太露出诡秘的笑,悄声说:“买一条小的,悄悄换她一条大的做给我吃。”<BR>  孙子回来了,带着一个女孩子,开着一辆崭新的红色跑车“赛利卡”,刚刚考上的白色“P”牌赫然挂在前后两边。孙子十六岁,矮矮的个子,老道地揽着女孩子,女孩穿着校服,花格校裙剪得短短的,刚刚盖着屁股。两人旁若无人地调笑亲嘴。老太问:“又没去上学?”孙子回身,一只手指搭在唇上:“嘘。”便和女孩相拥相挤着上楼去了。老太叹口气:“已经被学校开除一次了,他老豆好不容易才给他换了一个学校,还是不学好。”孙子每天早上背着书包“上学”,他妈一出门,他就把女友带回家来。<BR>  我说:“跟他妈说。”<BR>  老太说:“他妈管不了。”<BR>  “那就告诉他爸爸。”<BR>  老太唏嘘:“他爸爸做生意忙,好辛苦哇,不能让他爸知道。我的仔好可怜啊!”<BR>  楼上传来女孩的怪叫声,凄厉、干涩。老太摇头撇嘴,低声冲我说:“个女十四岁,小狐狸精。”<BR>  老太要睡午觉了,她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照片:“看,这就是我的仔。”那是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小孩蹲在一排木板房前,黑黑的小手上拿着一个园园的东西。她每天上床之前都要老眼昏花地端详这张照片:“瞧,我个仔几得意(多有意思),他手里拿着什么?”<BR>  我仔细瞧:“不是苹果就是皮球。”<BR>  “啊,我记得是个馒头。你再看看他穿什么裤子?”<BR>  “没穿,光着屁股那。”<BR>  “可不是,那阵我们好穷呀,住在调景岭上的木排房里,都是穷人。我的仔好乖,从小就知道帮家里干活。”她把照片放回枕头下面,还在不停地叨唠:“我的仔可怜那,两边跑做生意,媳妇只会花钱,儿子又不争气……”她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我:“她给你多少钱?”<BR>  “六十元。”<BR>  老太掐指算了算,点头:“嗯,合港币三百元。我在香港雇工一个月也差不多这么多。”<BR>  我笑道:“一天六十呀。”<BR>  “啊?!”老太象遭到重重一击,呆住了。随即歇斯底里大发作:“我儿挣钱不容易呀,我作了什么孽呀,要我儿来偿还。我活着有什么用,老天爷求求你,快快让我死掉,大家清闲!”老太太有口德,只骂自己。我给她擦干鼻涕眼泪,到了一杯水,让她消消气。她嘴唇贴着杯子边沿沾了沾水,又伸出舌尖舔舔嘴唇。为了避免夜里上厕所,她从中午就开始禁水。“喝”了水,她回过味来,开始发号施令:“我睡觉,你收拾屋子,吸尘,拖地,抹台,洗衣服。”我没吭声,这些活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不该我做的活,我一个指头也不会动一动。<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出了门马克连开车的心气都没了,把钥匙递给了我。我边开车边骂:“这娘们儿欺人太甚!马克,你也太窝囊了,她明摆着是让你白干,你为什么不说你要告他?”马克叹了口气,向后靠在椅背上:“打不赢的,在法庭上永远是顾客有理。我吃过他们的亏。我给你讲个故事,那是十年前的事。”<BR>    “你知道格瑞迪先生吗?”我知道,澳洲第二十几名巨富,拥有澳洲所有的垃圾桶市场。“他的妻子打电话要我干活,说好了是一千五百块。我带了两个工人干了三天,最后一天干完活,妻子没在家,格瑞迪先生在,他给我写了一张支票,八百块钱。我说我跟你妻子讲好是一千五百块钱。他说那是她答应的,我没同意,我只给这个价钱。我那时中年气盛,说我要告你。那家伙说请便,不用你告我,我要先告你。我要告你干活时调戏我的妻子。我气得咬牙切齿说无耻,他说是谁无耻?我的妻子可以证明你摸了她的乳房。顺便告诉你,我有自己的律师团,我付钱给他们不是白养活他们的。好好考虑一下你能打赢我吗?你要准备好比十个八百还要多的律师费。”<BR>    “这就是富人!咱们这种人只能自认倒霉。”马克为他的故事做了结论。我打趣:“没准你真的摸了?”他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两眼向上一翻:“呕,如果真给我这个机会,我宁可去摸老母猪。”看他气消了一点,我说:“你今天至少应该要回材料钱和人工费,不能太便宜他们了。”马克说:“我向你道歉,刚才那个女人侮辱你时,我没有反击。而且这两天的工钱,我没法付你了。”闹了半天我也跟着倒霉。马克也不傻,堤内损失决不堤外补,钱一装进腰包,一分也甭想让他再掏出来。有什么办法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我就是那滋泥。<BR>  为那么多富商干了活,见识了不少这一类与他们光艳四射的豪华生活颇不相称的腌钻事,我得出结论,有一种人之所以富,并非仅仅靠在每件小事上抠回来的仨瓜俩枣钱,更主要的是靠在每一件小事上开动的脑筋。凡事以小见大,小事上能动脑筋如此,大事上还有多少人能玩过他们?话再说回开头我提到的那篇文章,讲的都是如何抠自己,事实是,抠自己是抠不出百万富翁的,只有抠别人,而且是大抠,才能发家致富。因此我怀疑那篇文章是百万富翁雇枪手捉刀代笔,目的是为自己的富涂脂抹粉,平衡一下老百姓的心理。<BR>  <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寻找斯丹<BR>  <BR>  <BR>  我到这个商店工作不久,发现老板斯丹是个酒鬼。刚去时还好,九点钟商店准时开门,他打电话接订单,或订购一些材料。我们的商店是制作和出售画框的,间或也有人把他们的画作放在这里代卖。商店后面是一个小车间,我和老板就在这里加工画框。他对我不错,手把手地教我下料和使用那些高精尖的机器,等到我已经能够独立做画框,并且能接听顾客的电话订单,斯丹的酒鬼面目开始显露。<BR>  先是每到中午十一二点钟,就有一些衣着邋遢,胡子巴碴,眼珠混浊的男人来找斯丹,站在门口一声呼唤,斯丹就没了踪影。到下午商店关门时,他才摇摇晃晃回来,已经是眼球通红,目光呆滞,脸上的毛细血管枝枝杈杈泛着紫红色。我才知道,斯丹和那些酒鬼酗酒去了。<BR>  看他喝酒耽误事,我试图劝说他,斯丹,别理那些人了,你要是不喝酒,生意会比现在好得多。他说,对对,喝酒没好下场。你知道那些人本来都是些什么人吗?你注意没有,那个裤子上有个大洞的老家伙,他本来是个法官,喝酒喝得不能控制,在开庭时,竟然偷偷钻到桌子下面喝酒。后来工作没了,家也没了,现在就靠救济金生活。还有那个满脸灰胡子的肮脏家伙,年轻的时候可英俊了,你看对面街角那个酒吧,原来就是他的产业。现在一个酒吧都喝完了,卖了。斯丹清醒时可理智了,说话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可是那些酒友一来,斯丹立刻把商店扔给我,不见人影。<BR>  我不理解酒有什么好喝,问斯丹:“你为什么要这样喝酒?”他必答:“为了忘记。”“忘记什么?”“忘记了。”<BR>  斯丹要忘记什么呢?他是个单身汉,和他的母亲一起住在商店的楼上,一个小小的两室一厅单元。斯丹的母亲是一个安静的小老太太,每天上午端一盘刚烤好的小蛋糕下楼招呼斯丹和我喝茶。中午,老太太下来叫斯丹去吃饭,常常见不到他的影子。她失望地摇摇头,邀请我和她一起共进午餐。从老太太的嘴里我知道了斯丹的许多事。<BR></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