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47 个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金色旗袍<BR>  <BR>  <BR>  一转眼女儿就要十年级毕业了,澳洲中学的十年级和中国的初中三年级一样,是一个教育阶段的完成。毕业后有的参加工作,有的继续升学。按照惯例,毕业前夕十年级的孩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晚会,叫做Formal(正式社交活动),顾名思义,一切都是正经八百的,正规的高级饭店,正宗的晚宴,正统的晚礼服,还有晚餐后正式的Ballroom(社交舞)。<BR>   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来说,Formal的最重大的课题是穿着,这可能是他们一生第一次身着晚礼服参加的社交活动。<BR>    男孩子们的服装样式比较单一。内着白衬衫,外穿黑色燕尾服,打彩色领结,腰缠一条半尺宽、与领结同色的丝带。这身行头一套上,那些细长脖、公鸡嗓的少男们就有了小绅士的模样。男孩子的衣服好办,花七八十元可以在精品服装店租到,这就省却了他们很多心思去购买衣物。女孩子可麻烦了,虽然都是袒胸露臂的一袭长裙,但是式样和色彩却让她们煞费苦心。新潮杂志不知翻阅了多少本,到了3月,必定目不转睛盯着奥斯卡金像奖和电视转播,挑剔着女影星们的服装。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成为Formal中的皇后。<BR>  女儿也早早地进了入兴奋状态,放学后常有报告:罗娜买了一条18世纪的长裙。里萨的裙子是猩红色的。最轰动的消息是沃让尼卡只带来了衣服的发票显摆,3600元!式样保密,到时候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奇。<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ONT size=4> 我的澳洲朋友则对她赞叹:“你头发的颜色非常漂亮。”是出于礼貌还是真心,很难判断。我怀疑如果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让她染发吗?<BR>  最热闹的反应是在公共场所,有的人喜欢,他们会停下走路甚至刹住汽车按着喇叭,对小佳说:“我喜欢你的绿头发!”还有人会追上来,打听在哪里买染料,染发的详细过程。这时她心里定是美滋滋的。<BR>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赞赏,也有人投来嫌弃的眼光,一次一个澳洲青年很不友好地对她说:“Excuse me, I think a snot’s on your head.(对不起,你头上有一滩鼻涕)”小佳唇枪舌箭地反击:“Better than shit on your head.(比你头上有狗屎强多了)”此话是刻薄了些,至少人家的头发是原色。其实她也没敢把话说完,因为她抬眼看见一个一米八多高的强壮个子正冷冷望着她,后半句就吞回去了。<BR>  最让她不自在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总象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被无数好奇的,审视的或其它内容的目光照射着。不论在火车上还是大街上,大多数行人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绿头发,会小声议论,会回头看,甚至司机会对他大声呼喊,甚至把车开出行车道。一次小佳在卖面包圈,一位顾客看得出神入化,当她问:“你想买些什么?”他忘乎所以地答道:“请给我拿一个绿头发……。”又突然醒悟:“对不起,一杯可乐。”瞧瞧,澳洲人其实很好奇,澳洲人其实并不那么开放。为此小佳很怕上街,更不去人多的街道。<BR>  最大的麻烦来自学校。尽管同学们交口称赞,还有好几个老师也欣赏她的头发,其中包括一位把头发染成紫色的老师和一位身穿嬉皮士装束的老师,责难却是来自校方权威人士。小佳不肯对我说详情,反正她是被叫到校长室,挨了训,并被责令立即把头发染回黑色,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在这之前,一个头发染成桔红色的女孩在校方的压力下剪掉了全部头发。小佳十分不服气:“校长永远把自己的黄色头发染成黑色,她染黑色和我染绿色有什么区别?小佳让我给校长写一封信,意思是很抱歉女儿的头发染成绿色,但经过脱色和染色,她的头发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了,不适合立即再染。能否宽限几个月,让黑头发自然生长出来,以后保证不再发生此事。对小佳说来,这当然是借口,她舍不得那一头青绿色。但在我看来确有道理,女儿的头发绿虽绿,却变得如干草般松脆无光,大把大把从根部脱落,头皮疼痛以至梳头成了她最痛苦的一件事,我怎忍心让她再染一遍呢?尽管我在中国当了十几年教师,很清楚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但已经被女儿拉上贼船,只好合谋对付校长。于是由小佳口述,我记录签字,完成了给校长的信。校长给了一个宽限期:两个月后头发一定要全变黑。两个月黑发当然长不了多少,女儿在学校象耗子见猫一样躲着校长。躲不开时,还要被训,训什么,女儿始终守口如瓶。<BR>  女儿最终还是屈服了,不是因为谁对她施加压力。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法语旅行,去一个太平洋的法属岛国——卡拉东尼亚。临行前,法语老师,一个小佳非常喜欢的妇人用祈求的目光,商量的口吻问她:“你能在出国以前把头发染黑吗?”老师大概考虑到澳洲学生在国外的形象问题。小佳痛痛快快地答应:“行。”她仅仅是为老师的问话方式所打动。不过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可下的台阶,几个月来头顶绿发也够让她累的了。<BR>  小佳又买来了黑色染料,还是让我给染,这次我的手脚利索多了。不过她坚持要在贴近头皮的地方留下一缕绿发。当黑发再次覆盖时,总有一抹青葱翠绿或隐或现。我问小佳以后还染头发吗,她回答:“无可奉告。”<BR>  人都是爱美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世界和生活的斑斓多彩。而小儿女们对美的追求更是可爱可谅。至于美与不美,美如何与社会环境协调,我没有对她多说什么,我相信小佳自己能在这个绿头发引出的层出不穷的故事中找到答案。<BR>  <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世界大战过去50多年了,到哪儿去找德国鬼子的靴子?何况澳洲与二战战场相隔千山万水,天涯海角。突然觉得不对,她买这双靴子干什么。我试探道:“你这双靴子什么时候穿?”“当然是Formal。”Formal?!我怀疑是不是听到了穆桂英大战阿诺&amp;#8226;施瓦辛格或者卖油郎独占莎朗&amp;#8226;斯通的故事。刚要大发感慨,被女儿堵住了嘴:“我喜欢,是我参加Formal。”我能说什么?再说了,买靴子的钱是她自己挣的,她已经有了3年的工龄。<BR>    说这对我算一次小小的打击的话,那么第二次打击来得更厉害了。Formal那天,学生们下午都无心上课,早早离校,或上街美发美容,或回家沐浴更衣。我焦急地等待女儿,准备帮她梳头发。我特地向朋友请教了发髻的盘法,还没有太大把握能否梳好。好不容易听到敲门声,出现在门口的女儿把我吓了一跳,一头黑色长发削成寸段,涂满银色发胶,一撮撮直立起来,呈刺猬状。整个一个嬉皮士!我瘫坐下来,完了,中国文化这点精英要义全部被糟蹋殆尽!女儿嬉笑着:“你说好看吗?”说好说不好又能怎么样,生米既成熟饭,多说也无用,我还得帮她装扮。说实在的,倒饰完毕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银闪闪的头发金灿灿的旗袍,再加上天生姣好的容颜,面似银盘,目若流星,似集日月之精华于一身,光彩照人。但是留神目光不要下扫,别碰见那双在长及脚面的旗袍下若隐若现的德国兵大头靴。<BR>    孩子们狂欢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女儿尽兴回家时已是残兵败将一名。脸上的粉脂已经花退残红,领口被银色发胶涂得一块一块,胸前有吃饭留下的油迹,旗袍下摆开叉处,撕了一个大口子。“怎么弄的?”我心痛地问。“跳了一夜迪斯科,旗袍太窄,给扯撕了。”女儿毫不在乎,“幸亏穿了德国大兵的鞋,跳迪斯科才棒呢。”Formal跳迪斯科,又是一项创新。前两年儿子参加Formal,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拉着我学了好几天三步四步。女儿的学校在嬉皮士聚集的街上,这条街熏陶出来的孩子还能指望他们像淑女绅士?<BR>  至于旗袍在晚会上的效应,我问了好几次,女儿总是耸耸肩,不置一词。再三追问,她才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她说宾馆门口的迎送员眼睛都瞪直了,像为贵宾引路一样殷勤地把她带入大厅。在一大群大同小异的好莱坞式的晚礼服中,她的金色旗袍招来了一片口哨与喝彩。<BR>  听到这些我就很满意了,至少满足了我这个当妈的虚荣心。第二年澳洲街头流行旗袍装。女儿那件金色旗袍塞进了箱底,再也无人问津。<BR>  <BR>  <BR>  <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手术<BR>  X刀<BR>  <BR>  <BR>  手术<BR>  <BR>  <BR>  左耳失聪<BR>  <BR>    电话机就放在沙发右手边的茶几上,我习惯用右手接电话。一天,偶尔用左手拿起听筒,里面的声音低沉、噪杂、模糊,很难听清对方的讲话。“喂,大声点儿说。”“我够大声的了!”那边嚷道。电话机有毛病了,哪天该找人修修,我心想,随手把听筒换到右耳,突然间声音响亮,清晰,我赶紧再放到左边,又是低沉,模糊。来回换了十几遍,清晰和模糊的声音交替在脑中回荡,对方说些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只知道左边的耳朵出问题了。这是一九九零年的五月份。那时我到澳洲已经一年另十一个月,除了在大学里读书,还在一家制衣厂打半职工。<BR>  <BR>  更年期综合症<BR>  <BR>    左耳鸣响有一段时间了,我从未重视过。在制衣厂的热压机旁干了一年多,左边的耳朵天天对着轰轰作响的,摄氏一百度以上的高温机器,没个反响才算不正常呢。回到工厂,赶紧一个个地问做工的姑娘们有否耳鸣和听力减退,都回答没有。我心里更加打鼓。广东姑娘小安说:“你不要着急,我们同住的有一个上海人,原来在国内是大夫,我可以请他帮你看一看。”<BR>    在小安的住处,我坐在客厅的中央,一束昏黄的灯光照在我的头顶上。那位国内的内科大夫,这里的砖头搬运工,用打火机代替手电筒,先照了照我的喉咙、鼻孔,问了些咽东西时有无疼痛,擤鼻涕时有无血丝之类的问题。听我答没有,他说:“可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了。”然后他用已经变得十分粗糙的手扯着我的耳朵,用打火机照进去,说:“形状、颜色都正常,不象里面长了东西。”我本来从没往这么严重的方向去想,听他这么一说,也无端地轻松了许多。最后他终于做出了结论:“这是正常现象,是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过了更年期,症状自然消除。”<BR>    我啼笑皆非,才四十出头就进入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我自认我的精神体力仍和年轻人一样。在眼前这个环境里和这种医疗条件下,这大概是唯一可行的解释了。但我毕竟放心了,我宁愿要十个更年期综合症,也不要一个可怕的绝症。人生苦短,服老吧!于是,我忘记了耳聋的事情。<BR>  <BR>  急诊<BR>  <BR>    澳洲的经济危机对服装业冲击最大。我工作的制衣厂连着几天没有活儿做,工人们轮流放假。我决定趁休息时间把身体全面检查一下。来了快两年,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不象在国内,每年国家给安排一次全面体检。在这里,只能自己关心自己,安排自己的一切。<BR>    首先做了各种妇科的癌症检查。这种检查是免费的,在任何医院、诊所或流动X光车上都可以做。然后想起了耳朵,到哪儿去看呢?到那时为止,我还没有正式进入过澳洲的医院,不知道看病的程序如何。只是有一次晚上下班,胃突然疼得不行,恰好经过路边一所医院,这个医院在一座令人望而却步的、古老而华丽的建筑物里面。因为胃疼,顾不得那许多了,我一头扎了进去。服务台告诉我已经下班了,得看急诊。急诊室是一个长长的大屋子,又以布帘隔成一个个小间。小间内有一张活动床,一个小架子上摆满各种急救用品。护士拿来一件从后面系带的白大褂,让我换好以后躺在床上等待医生。急诊室里真忙,半天也不见大夫来,送饭的倒来了。这里一日三餐免费供应。尽管胃疼,我还是很饿。我要了一份饭,牛奶、三明治、橘汁、香蕉,应有尽有。一顿狼吞虎咽后,胃竟然不疼了,原来是饿的。趁大夫还没来,赶紧打点精神回家。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夜晚闯进去的是有名的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于是我决定去这家医院检查耳朵。按照仅有的经验,我直奔急诊室。是早上,急诊室里还不忙。很快来了一个大夫,他告诉我看病的一般程序是先找家庭医生或普通诊所,如果他们的诊疗条件不够,会负责给你转到大医院或专科医生那里。他说:“你的病不是急诊,不应该在这里看。不过你今天很幸运,急诊病人少,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本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当下他就为我预约了下午的看病时间。我确实很幸运,后来我才知道,在这个医院一般的预约要等三周到一个月。<BR>  <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第 六 章 微笑的葵花<BR>  <BR>  <BR>    曾有一个算命的看过我的手相说,你四十岁以后要得一场大病。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的身体一直很好,可以说是健壮如牛,人们说,身体好的人,不得病是不得病,一得病就是大病。自己安慰着自己,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把算命的话丢在了脑后。但是在四十三岁那年,我到澳洲的第三年,那话真的应验了,我被诊断为患了脑膜瘤。<BR>  瘤子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其大小、位置及顽强的生命力时时威胁着我的生命。我作过两次手术,第一次是九零年,开颅,没有根除。九五年复发,又作了X刀治疗。至今瘤子还在,不知何时可能又卷土重来,但是这对我说来已经构不成威胁,因为一次次的反复,我自己已经变成一个勇敢战斗的白细胞,精神上获得了免疫力。我学会了安时处顺,保持心境的自然平和,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在这长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正的友情和爱心,他们给了我温暖和力量,我非常满足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重新审视人生,虽然尚不清晰,但是我不会象过去那样生活了。<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吃龙虾<BR>  <BR>  我决定在手术前三天的那个周末搬家。没料到那天竟有十多个男女同胞来帮忙。大雷和他的女朋友小雨开着面包车最先到。大雷,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官,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小雨,婀娜娉婷,和她的名字一样轻柔。两个人站在一起相反相成,恰是阳刚和阴柔的最好图释。他们俩合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厂,是留学生最早“下海”的一批,谁料正赶上澳洲经济危机,赔得一塌糊涂,赶紧关门大吉,只剩下这辆面包车。大雷得闲无事常来下棋,最爱吃我烙的肉饼,吃完还要做出不好意思的样子,怯怯地问:“老刘,我还能再吃一个吗?”他叫小雨跟我好好学学烙饼,小雨也认真学了,但是大雷还是要吃我烙的。<BR>    大雷一来就以倒拔垂杨柳的架式去搬沙发柜子。接着赵前的大卡车和其他三辆小汽车陆续到达。全部家什只跑了一趟就运完了,车都没有装满。搬完家,多数人都走了,只留下赵前、大雷和小雨帮我们收拾东西。大件的家具已经各就各位,小件杂物都分装在大大小小的纸箱里,满满当当摆了一地,简直无从下手。一天没动炊火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时都抓不着。“走,我请客,出去吃饭。”我的建议当然深得人心,于是两辆车立即驶向中国城皇冠海鲜酒家。<BR>    由于手头时常拮据,我家一贯省吃俭用,对美味珍馐从来不敢抱有奢望。生平最爱吃虾蟹之类,又碰上悉尼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生猛的大螃蟹、大龙虾,但是对我来说当然价格不菲,只能望洋兴叹。实在馋虫难忍时,就在周末农贸大集市上买些便宜的冰冻螃蟹,蒸出来虽有五成已是臭不可食,一家人还是欢天喜地视为盛餐。龙虾则从来无福消受。<BR>    坐在皇冠酒家,打开菜单,突然一个念头升起:“以后我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要了一个四磅重的龙虾,再请每人各点一菜。招待员端来活鲜鲜的大龙虾请我们过目,不一会儿,令人垂涎的姜葱龙虾就端上了桌面。呷一口兰姆酒,吃一口龙虾肉,味鲜无比。大家吃得高兴,说得热闹,但是个中滋味只有我一个人暗中咀嚼:这是我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吃龙虾。<BR>    晚餐尽兴后来到泊车处,两辆车的雨刷上各夹了一张停车超时罚款单,四十五元一张。我一把抓过两张罚票,塞进提包中:“没你们的事,我来付。”大雷和小雨面面相觑,暗地里问赵前:“今儿个老刘是怎么了?一顿饭二百四十多块,又包了两张罚票,真让我们不落忍。”赵前道:“你们甭管她花多少钱,今天她高兴。”只说对了一半,其中奥妙又是我一人领悟:破财消灾。<BR>  <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希望的桥梁<BR>  <BR>    十月二日,手术前十五天。我来到若斯波瑞汽车考场。车子是从驾校租来的,五十元租金再加上二十元考前练习。有经验的人说,考车牌用驾校的车,给考官心理上一种安全感。按惯例,驾校师傅先带我绕考场练习四十分钟。开着驾校的好车,有点不习惯。方向盘是加力的,比我那辆七六年的老爷车灵活多了,不是走不了直线,就是弯拐大了。师傅是香港人,一路不停地嘲笑:“不行,就这个样子,你还想考试?至少还要学五次。”最后说得我火冒三丈。一踩刹车,大喝一声:“你少说两句行不行,你这样打击我的情绪,我还考不考了?”恐怕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蛮横的学生,师傅吓了一跳,马上变得谦卑和蔼,悉心指点。轮到我考试的时候,心情一点都不紧张了。<BR>    在我前面考试的是一个老太太。头发雪白,满脸皱纹,少说也得有七十多岁,大概是儿子或孙子陪着来的。她为什么这么大岁数还要考车牌?她考过多少次了?我思索着,忽然豁然开朗,不管她考上还是考不上,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精神。我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不屈不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一定会考上的。考车牌不过是凡人小事一桩,但是对我很重要,它是一条希望的桥梁,通往手术后的新生。<BR>    考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当他在我身边坐好后,我说:“请你大声一点发令,我的左耳听不清。”他说:“没问题,发令时我会同时用手示意。”然后他响亮地发了一个指令,并做了一个动作,问:“这样行吗?”“可以。”“那么,出发。”一路上心静如水,镇定自若,和我这一辈子每次关键的考试一样,竞技状态特别好,一切动作尽善尽美。到了终点,考官对我说:“祝贺你,你通过了。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司机。”然后他问:“你的耳朵会不会影响开车?”我说:“不会的,半个月后我要进行一次手术,之后一切都会好的。”“祝你好运!”<BR>    我去办理行车执照,拍下了手术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消瘦的、苍白的、疲乏的但自信的面容留在了临时行车执照上。<BR>    我踏上了希望的桥梁。<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驶往堪培拉<BR>  <BR>    十月上旬,正是澳洲的盛春季节。杜鹃花、蔷薇花竞开怒放,雪白嫣红,衬着新绿的叶子爬出各家的院墙。一眼望去,一排排花墙,一条条花街。街头巷尾,散发着幽幽的馨香。<BR>    星期六一大早,一家人还在睡觉,赵前就闯将进来,一个个地去扯:“起来起来,这么好的天气,还窝在家里干什么?走,出去玩!”我懒懒地答道:“不想去。”他指着我:“不去在家干什么?想瘤子?越想越大。”这是他的一贯理论:病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我忍不住笑起来:“去哪儿?”“去堪培拉看花。”没等我说话,孩子们早已雀跃起来:“我去!我去!”<BR>    我喜欢这帮朋友,花样繁多,行踪无定,常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我们的游玩从不在一定的计划之内,一时心血来潮,不论时间地点马上行动。说走就走,我穿上一件鹅黄带浅灰花饰的毛衣,配上白色缀有绿叶绣花的裤子,白色旅游鞋,尽量与明媚的春光协调起来。效果还行,人看上去轻快,明亮。<BR>    十几分钟后车子开动。在大街小巷转了两圈后,一辆车变成三辆车的队伍。孩子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叔叔阿姨,分散在各辆车上。我坐在赵前开的车里走在最前面。车队风驰电掣,沿着休谟高速公路向堪培拉进军。<BR>    半路上,赵前突然把车停下来,后面两辆车也随着停下,莫名其妙地张望。赵前对我说:“你已经拿下P牌(实习驾驶牌)了,你来开开试试。”不由分说就下车挂上了P牌。我慌忙摆手:“不行,不行,我不敢开高速公路,坐着都害怕,何况我根本不会开你的手挡车。”“没关系,高速公路比市区道路好开得多,我帮你换挡。”我几乎是被逼着上了驾驶座。一切就绪后,赵前手扶挡杆下令:“踩离合器,踩到底。松离合器,同时踩油门。”车子跳了一下,蹿了出去,时速从四十公里飞升到一百,一百一十公里。“好,把稳方向盘,手别乱动。”我挺直腰板,双手紧捏方向盘,两眼紧盯前方,全身僵硬,脖子不敢有一丝移位。按照他们后来的话说,比开飞机还认真。<BR>    半小时后,我逐渐松弛了,一种无限畅快的感觉控制了我。我曾经有过一次类似的体验,那是二十多年前在新疆。一个黎明时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我站在卡车后面的车厢上,依着驾驶棚,被眼前的壮丽景象所震惊:澄蓝透明的天,一望无际的灰色戈壁滩,白雪皑皑的天山山脉。一轮红日从天山上冉冉升起,巨大血红,血红巨大。车子飞速前进,我似乎在奔向太阳的中心,越来越近,越来越红。突然,一股生命的新鲜活力在我体内躁动,那是充满美好憧憬的青春力量。迎面的风吹得我的头发高高飘起,我张开双臂,满怀喜悦地迎接太阳,迎接世界。<BR>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在高速中获得新的体验。不同的是我自己操纵着汽车,掌握着速度。我和汽车变成了一个整体,我感觉操纵着汽车仿佛是在操纵着自己的生命。我一往无前地飞奔,无论是旭日晨风,还是高山大海,都迅速地向后退去,我把整个世界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BR>    堪培拉正是一年一度的花节。高贵艳丽的郁金香,端庄秀美的康耐馨铺满了城市。火红的、橙黄的、雪白的花把春天渲染得温暖明丽。花节的盛景唤出人们生命的春天,穿着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在花丛中踏歌起舞,把我的欢快带到了高峰。我无忧无虑地在花圃中穿梭,沉浸在大自然美的世界中,无暇想起甚至忘记了我的一切不幸。<BR>    回程中赵前问我:“今天玩得高兴吗?”我不假思索:“高兴。”他笑了:“我就是想让你在手术前高高兴兴地度过。”<BR></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算命<BR>  <BR>    孙理告诉我最近从国内来了一个朋友,会算命,还算得挺准。孙理的车子被偷,找他算算是否还有找回的希望。他掐指一算,说:“四十八小时以后,你的车子在西北方向第六个街口可以找到。车子无大损坏。”孙理一听没边没沿,不当一回事。不料两天以后,警察局通知他,在马瑞克非尔某地发现了他的车子,离他的家正好往西北方向过六条马路。他前去认领,除车锁被撬坏,稍有些擦伤外,没有重大损失。<BR>    早有人替我向算命先生问了凶吉。据说他算命只需姓名一样,只可惜热心者写错了我的名字。我的“鸥”字对人们来说是老大难,永远被误写为“欧”字。这也难怪,经年累月没有机会读写中国字,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此地中国人中已经褪去了她的色彩,逐渐被忘却。根据白字,算命先生推测出我身体不好,子宫里长了瘤子。算了,还是我亲自见见他吧。<BR>    算命先生姓周名悟,想必是大彻大悟周易玄机之意。号称道家子弟,道名清灵子。他身材修长,面孔清癯,二十五六的年纪,留着一绺山羊胡子。头发略微弯曲,披及至肩。身着雪白的中式裤褂,倒是真有点仙风道骨。他写下我的姓名,按照姓名的笔画和开始问卦的时间在纸上画了几个八卦图。他对着图研究了一阵,开口道:“你的卦为天泽卦,上卦为天,主大金。下卦为泽主小金。大金小金两两比合,不相克,故你的手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他沉吟了一下,我刚放下的心又提上去。“你的中上爻为巽,巽主木。中下爻为离,离主火。火克木,故手术后还有一坎。”“什么坎?”我心一惊。“还是身体方面的,具体的不好说,但问题不是特别大。”“能避吗?”“能。”他又看看卦:“你家的住宅有些问题,似乎有个红色的东西挡住。”没错,门前有一垛红砖墙。“门口对着人们往来行走的地方。”正是,我家的单元门正对楼门,进这个楼的所有的人都要经过我家门口。“上厕所要经过你的睡房。”可不是,我的睡房与厕所连接,床头正对厕所门,睡了两年了。他说:“所以,各种杂色人等都经过你家门口,扰乱了你的五行,以至体内五脏六腑工作失调;而厕所是人体百秽聚集之地,百毒散发之所,临厕而居,必然百病丛生。这个房子对你不吉利,在手术之前你一定要搬家。”呀!还剩两个星期了,往哪儿搬呢?周大师看看卦说:“天主金,为南,泽主小金,为西,巽主木为东北,木克金(不懂为什么),故你家要往东北方向搬。”他又说:“你的卦中火克天,要避红。你不宜穿红色衣服,家中也不宜有红色摆设。”<BR>    此时我已对周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言必听,计必从</FONT>

angela1019 LV6

发表于 15-4-200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学开车<BR>  <BR>    我一天一天地掐着指头算日子,仿佛大限将临。算得脸色苍白,日渐消瘦。不能再这么消极等待了,总得干些什么事情。我的哲学中从来不存在什么激励人心的豪言壮语,我的生活中也从没发生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件足以豪迈一番。我的追求大概还要低于常人标准,想到什么就干什么,发生什么就面对什么。水来土挡,兵来将挡,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目前的这一件事,对我的人生来说,算是重大关头了。这时我想不出类似保尔&amp;#8226;柯察金的“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的豪言,也做不到张海迪式的以自己微弱的生命形式与生活搏斗的壮举。一切英雄的思想和形象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彼时彼地的,与我无关的。但是我确实需要一种力量,我要告诉自己,手术一定会成功的,手术后我仍然会象正常人一样,活得很好。<BR>    我要学开车,我决定了。<BR>    我曾经学过开车,但是以失败告终。那是九零年初,老宋带着两个孩子一到达澳洲,我就买了一辆车,七六年的TOYOTA。我是下了决心不开车的,只因生性懒散怠惰,害怕和不能适应紧张和高速。我一心盼望老宋能学会开车,一家人周末出去兜风。谁知他对英文一无所知,没法进行交通知识考试(那时还没有中文交通知识考试),于是只好我硬着头皮上。笔试一举通过,下一步就是上路。<BR>    孙理充当我的教车师傅。孙理是住在我们后面一条街的单身小伙子。他的房子后院与我家后院正好相接,只用一道破旧的栅栏隔开。一次我请孙理来我家吃饭,小伙子吃得锅朝天,碗朝地,最后伸出舌头来,把盘边舔得锃光瓦亮,咂嘴道:“多少年没有吃过一顿象样的饭了,真好象又回家了。”从此,他每天从栅栏的裂缝中钻过来到我家吃饭,每周放下二十元伙食费。孙理的开车技术很好,在国内受过正统的钻竿训练。他白天给人送货,晚上很闲在,正愁没法打发时间,就自报奋勇当了我的教车师傅。象是鸭子被逼上架,我勉勉强强坐进了汽车,对象我这种岁数的女人能否学会开车充满怀疑,不知如何才能在速度中驾驭起那堆机器和铁皮。我总是歪歪扭扭地在路上行驶,无论是迎面来的还是同向而过的车,都会给我带来一阵心惊肉跳,手本能地打轮躲避,车子猛然离开跑道。这时孙理就迅速地一把抓过方向盘,转回正道,口中大骂:“你他妈的怕什么?多危险!老老实实地走你自己的路,甭管人家怎么开,谁愿意撞你呀。”我急得满身大汗,也对骂回去:“闭嘴!吵什么吵,越吵我越紧张!”他气了:“回家,不开了!”正中下怀,我实在太怕了。第二天吃完晚饭,他无聊地坐了会儿,说:“走,学车去。”我不好意思拒绝,人家主动上门来教的。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学车,一半是因为没有信心,一半是因为耳聋引起的一系列事情弄得我毫无心情。<BR>    车子已经闲置了半年,一些边缘的地方开始生锈,电池里的电也漏光了。好,不谈什么高尚的目的,为了对得起每年可观的牌照费,我也要学会开车。我去找孙理:“我想学开车。”“折腾什么?不是不学了吗?”“你甭问那么多,教不教吧?”“教就教。”孙理做出勉强的样子,我知道他愿意,他想找事干。<BR>    有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再次操纵起方向盘比几个月前轻松多了。学了五、六次后,渐入佳境,速度、节奏、调头、泊车都已自如。一天孙理对我说:“你开得不错了,再跟驾驶学校学几次,就可以考试了。”一般学车的人,如果不是驾校教的,临考试前都要到驾校上上课,理理顺。驾校师傅会带你在考场反复练习行车,还会告你许多有用的规则,诸如换线时回头过肩,停车线上等待三秒之类,使你一切动作规范化。我在驾校学了两次,预定了十月初的考试。考试前一天,孙理让我开车从城里到利物浦,走了一个六十多公里的来回。他点头说:“你的技术可以了,明天通过考试没问题。”<BR>  <BR></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